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英語單詞大全

halosere是什麼意思,halosere的意思翻譯、用法、同義詞、例句

輸入單詞

常用詞典

  • n. 鹽生演替系列,海洋演替系列

  • 專業解析

    halosere(鹽生演替系列)是生态學中的一個專業術語,指在鹽漬化生境(如鹽沼、鹽堿灘、海岸帶)中發生的一系列生态演替階段。它描述了從先鋒物種定居開始,直至形成相對穩定群落的動态過程,其核心驅動力是土壤或水體中的高鹽度環境。

    以下是關于 halosere 的詳細解釋:

    一、 核心定義與背景 halosere 特指在鹽分脅迫環境下發生的生态演替序列。其名稱源自希臘語 “halo-”(鹽)和 “-sere”(演替系列)。這種演替常見于沿海鹽沼、内陸鹽湖邊緣、受鹽水入侵影響的河口或受灌溉鹽堿化影響的區域。鹽分是塑造該演替過程的關鍵環境因子,它限制了大多數植物的生長,隻有特定的耐鹽(鹽生)物種能夠生存并啟動演替。

    二、 典型的演替階段 鹽生演替通常遵循以下漸進模式,具體物種因地理位置和鹽度梯度而異:

    1. 微生物與藻類階段: 在裸露的鹽漬泥灘或沙地上,耐鹽的微生物(如藍藻、矽藻)和藻類首先定殖。它們有助于穩定沉積物并改善微環境。
    2. 草本植物階段(低中潮帶): 隨着沉積物積累和鹽度微降,一年生或多年生耐鹽草本植物成為優勢種。常見先鋒物種包括堿蓬屬(Suaeda)、鹽角草屬(Salicornia)、大米草屬(Spartina)等。它們具有特殊的生理機制(如泌鹽、肉質化)以適應高鹽環境 。
    3. 耐鹽灌木/高草階段(中高潮帶): 演替中期,土壤有機質增加,鹽度因雨水稀釋或沉積覆蓋而有所降低。耐鹽性稍弱的多年生高草(如蘆葦 Phragmites australis)或灌木(如柽柳屬 Tamarix)逐漸取代先鋒草本,形成更複雜的植被結構。
    4. 耐鹽喬木階段(高潮帶及以上/内陸鹽堿地邊緣): 在鹽度進一步降低、土壤條件改善的區域,耐鹽喬木可能出現,如某些海岸松或耐鹽的落葉樹種。這标志着演替接近頂極群落,但真正的鹽生演替頂極通常仍是耐鹽的草本或灌木群落,因為鹽分脅迫持續存在 。

    三、 關鍵影響因素

    四、 生态意義與研究價值 研究 halosere 對于理解鹽漬生态系統如何響應海平面上升、氣候變化、土地利用變化等幹擾至關重要。鹽沼作為重要的 halosere 生境,具有極高的生态服務價值,包括海岸防護、碳封存、水質淨化、生物多樣性維持(尤其為水禽提供栖息地)。恢複生态學常借鑒 halosere 原理進行鹽沼濕地修複。

    權威參考資料:

    1. Oxford Reference. "Halosere." A Dictionary of Ecology. Michael Allab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https://www.oxfordreference.com/display/10.1093/oi/authority.20110803095915234 (提供核心定義與背景)
    2. Keddy, P. A. (2010). Wetland Ecology: Principles and Conservation (2nd ed.).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詳細闡述鹽沼演替階段、機制及影響因素)
    3. Packham, J. R., & Willis, A. J. (1997). Ecology of Dunes, Salt Marsh and Shingle. Springer Science & Business Media. (具體描述海岸帶鹽生演替的物種序列與過程)
    4. Zedler, J. B., & Kercher, S. (2005). Wetland Resources: Status, Trends, Ecosystem Services, and Restorability. Annual Review of Environment and Resources, 30, 39-74. (論述鹽沼濕地的生态功能、面臨的威脅及恢複實踐,強調演替知識的重要性)

    網絡擴展資料

    halosere 是生态學中的專業術語,指在鹽漬環境(如鹽沼、海岸帶或鹽湖周邊)中發生的生态演替過程,屬于"演替系列"(sere)的一種具體類型。其核心特點與鹽分濃度變化密切相關,具體可分解為以下要點:

    1. 定義與背景
      "halo-"源自希臘語"hals",意為鹽,"-sere"表示演替序列。因此,halosere 特指從高鹽環境(如潮間帶裸地)開始,隨着鹽分逐漸降低或沉積物積累,生物群落從耐鹽先鋒物種逐步過渡到非耐鹽物種的演替過程。

    2. 典型階段
      以濱海鹽沼為例,演替通常經曆:

      • 初始階段:僅有耐鹽微生物或藻類在鹽漬裸地存活;
      • 中期階段:鹽生植物(如堿蓬、鹽角草)占據優勢,土壤有機質增加;
      • 成熟階段:鹽分降低後,蘆葦等草本植物或灌木逐漸取代先鋒物種,最終可能發展為森林群落。
    3. 影響因素
      鹽度波動、潮汐作用、沉積速率及人類活動(如圍墾)均可能加速或中斷演替進程。例如,紅樹林生态系統的演替便屬于 halosere 的典型案例,其群落結構受海水鹽度與淡水輸入共同影響。

    4. 與相關概念的區别

      • Hydrosere(水生演替):發生在淡水環境中;
      • Xerosere(旱生演替):發生于幹旱區域。
        Halosere 的獨特性在于鹽脅迫對物種篩選的主導作用。

    如需進一步了解演替階段的具體物種或全球典型 halosere 區域,可參考生态學教材或知網百科(來源1)的詳細案例分析。

    别人正在浏覽的英文單詞...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