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uodenum是什麼意思,duodenum的意思翻譯、用法、同義詞、例句
duodenum英标
英:/'ˌdjuːəˈdiːnəm/ 美:/'ˌduːəˈdiːnəm/
詞性
複數 duodena或duodenums
常用詞典
n. [解剖] 十二指腸
例句
Tissue, Total Protein, Human Tumor, Duodenum.
組織,總蛋白,人腫瘤,十二指腸。
Tissue, Nuclear Protein, Human Tumor, Duodenum.
組織,核蛋白,人腫瘤,十二指腸。
Tissue, Membrane Protein, Human Tumor, Duodenum.
組織,膜蛋白,人腫瘤,十二指腸。
Tissue, Cytoplasmic Protein, Human Tumor, Duodenum.
組織, 細胞質蛋白, 人腫瘤, 十二指腸。
Tissue, Total Protein, Human Fetal Normal, Duodenum.
組織,總蛋白,人正常胚胎,十二指腸。
同義詞
n.|dodecadactylon;[解剖]十二指腸
專業解析
十二指腸(Duodenum)是人體消化系統中小腸的起始部分,也是最固定、最短的一段,連接胃的幽門與空腸,在食物消化過程中扮演着至關重要的角色。
1. 解剖位置與結構
十二指腸位于上腹部,呈“C”形彎曲,環繞胰頭。成人十二指腸長度約25厘米(相當于十二個橫指并列的長度,其名稱“Duodenum”即源于拉丁文“duodeni”,意為“十二”)。它分為四部分:
- 上部(球部):連接胃幽門,是消化性潰瘍的好發部位。
- 降部:膽總管和胰管彙合形成肝胰壺腹(Vater壺腹),開口于十二指腸大乳頭,膽汁和胰液由此進入腸道。
- 水平部:橫跨脊柱前方。
- 升部:與空腸相接,形成十二指腸空腸曲。
2. 核心功能
十二指腸是化學性消化的主要場所:
- 接收消化液:接收來自肝髒的膽汁(儲存于膽囊)和來自胰腺的胰液。膽汁乳化脂肪,胰液含有多種消化酶(如胰澱粉酶、胰脂肪酶、胰蛋白酶原、糜蛋白酶原),共同分解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質(來源:美國國家醫學圖書館 - MedlinePlus)。
- 中和胃酸:胃内食糜(酸性)進入十二指腸後,刺激其粘膜分泌促胰液素等激素,促使胰腺分泌富含碳酸氫鹽的胰液,中和胃酸,為小腸内消化酶提供適宜的堿性環境(來源:《格氏解剖學》)。
- 吸收營養:雖然主要吸收發生在小腸中後段(空腸和回腸),十二指腸也吸收部分鐵、鈣、葉酸、單糖(如葡萄糖)和脂溶性維生素等營養物質(來源:約翰霍普金斯醫學院)。
3. 臨床意義
十二指腸是多種疾病的好發部位:
- 十二指腸潰瘍:常見消化性潰瘍類型,與胃酸分泌過多、幽門螺杆菌感染等因素有關。
- 十二指腸炎:炎症反應。
- 十二指腸癌:相對少見的小腸惡性腫瘤。
- 十二指腸乳頭病變:影響膽汁和胰液排洩,可能導緻黃疸或胰腺炎。
總結來說,十二指腸是連接胃與空腸的關鍵消化管道,負責接收膽汁和胰液、中和胃酸、啟動食物(尤其是脂肪和蛋白質)的深度化學分解,并初步吸收部分營養素,是消化過程中不可或缺的環節(來源:梅奧診所)。
網絡擴展資料
“duodenum”是解剖學術語,指十二指腸,即小腸的起始部分,連接胃和空腸。以下是詳細解釋:
定義與位置
- 十二指腸是人體消化系統的一部分,位于胃的下遊,長度約25-30厘米,呈“C”形環繞胰腺頭部。它分為四個部分:上部(球部)、降部、水平部和升部。
詞源
- 單詞源自拉丁語“duodenum digitorum”,意為“十二個手指的寬度”,指其長度約等于成人十二個橫指并排的寬度(約25厘米)。
功能
- 消化作用:接收來自胃的食糜(部分消化的食物),并在此與胰液、膽汁混合,進一步分解脂肪、蛋白質和碳水化合物。
- 中和胃酸:十二指腸腺分泌堿性黏液,中和胃酸以保護腸黏膜。
- 吸收營養:開始吸收部分營養素(如鐵、鈣)和水分。
相關疾病
- 十二指腸潰瘍:胃酸或幽門螺杆菌侵蝕黏膜導緻的潰瘍。
- 十二指腸炎:炎症反應,可能由感染或藥物引發。
- 腸梗阻:罕見情況下,腫瘤或結構異常可能引發堵塞。
臨床檢查
- 胃十二指腸鏡(EGD):通過内窺鏡檢查十二指腸内部情況。
若需進一步了解具體疾病或解剖結構,建議參考醫學教材或專業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的英文單詞...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