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美:/'dəˈfoʊ/
n. 笛福(英國小說家)
Defoe skilfully narrated the adventures of Robinson Crusoe on his desert island.
笛福生動地叙述了魯濱遜·克魯索在荒島上的冒險故事。
Defoe was a very good story-teller.
笛福很會講故事。
Thee writer of this book is Daniel Defoe.
這本書的作者是丹尼爾 ·笛福。
The residue of the conquered people fled (Daniel Defoe).
“被征服民族的剩餘都逃走了”(丹尼爾·笛福)。
He had prevailed upon the king to spare them. (Daniel Defoe).
他已經勸導國王赦免他們了。(丹尼爾·迪福)。
"Defoe"是英國作家丹尼爾·笛福(Daniel Defoe,1660-1731)的姓氏,他是英國文學史上重要的現實主義小說先驅。根據《大英百科全書》記載,笛福的創作标志着現代英語小說的開端,其作品融合新聞紀實性與虛構叙事手法。他最著名的長篇小說《魯濱遜漂流記》(1719)被英國圖書館列為"塑造西方文明的百部經典"之一,該作品通過荒島求生故事探讨人性、殖民主義與宗教倫理。
文學評論網站《文學百科全書》指出,笛福的寫作具有三個顯著特征:第一人稱叙事視角、詳盡的細節描寫,以及對社會邊緣人物的關注。其《摩爾·弗蘭德斯》《瘟疫年紀事》等作品開創了犯罪小說與紀實文學的先河。劍橋大學圖書館檔案顯示,笛福在62歲才出版首部小說,此前作為記者曾因政治諷刺文章入獄,這段經曆深刻影響了他對社會現實的批判性觀察。
作為清教徒商人出身,笛福的作品常包含經濟倫理讨論。BBC曆史頻道專題文章強調,他的《英國商人手冊》是最早系統論述資本主義精神的著作,其中"時間就是金錢"的論斷被後世視為現代商業倫理的奠基理念。當代研究者認為,笛福的多重身份(作家、記者、間諜、商人)使其作品兼具文學價值與曆史文獻意義。
Defoe(發音:英/dɪˈfəʊ/,美/dɪˈfoʊ/)是一個英語姓氏,最著名的代表人物是18世紀英國作家丹尼爾·笛福(Daniel Defoe,約1659-1731)。以下是詳細解釋:
姓氏來源
該詞源于英國姓氏,并無其他引申義,特指以《魯濱遜漂流記》聞名的作家。據詞典釋義,Defoe的英英釋義為"English writer remembered particularly for his novel about Robinson Crusoe"(以《魯濱遜漂流記》聞名的英國作家)。
人物背景
丹尼爾·笛福是英國文學史上重要的小說家、記者,被譽為“英國小說之父”。他擅長現實主義叙事風格,其作品《魯濱遜漂流記》(1719年)開創了荒島求生類小說的先河,對後世冒險文學影響深遠。
其他關聯信息
例句參考
如需了解更多作品細節,可查閱《魯濱遜漂流記》原著或文學研究資料。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