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府僚的意思、府僚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府僚的解释

王府或府署辟置的僚属。 北魏 杨衒之 《洛阳伽蓝记·冲觉寺》:“﹝ 清河王 ﹞ 懌 爱宾客,重文藻,海内才子莫不辐輳,府僚臣佐,并选雋俊。”《隋书·百官志下》:“三师不主事,不置府僚。” 清 陈鹤 《明纪·洪武元年》:“朕於东宫不别设府僚,而以卿等兼领者。”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府僚是古代官制体系中的专有名词,指隶属于某一官府机构的属官群体。根据《汉语大词典》释义,"府"指官署或高级官员的办公场所,"僚"即同僚、属官,合指同一官署中协同处理政务的官员团体。

从职能角度看,府僚可分为三个层级:

  1. 王府属官:如唐代亲王府设傅、谘议参军、主簿等职,负责辅佐亲王处理封地事务(《中国历史大辞典》)
  2. 地方府署:明清时期知府衙门中的同知、通判、经历等佐贰官,协助知府管理民政
  3. 中央机构:如宋代枢密院下设都承旨、副都承旨等僚属,承担具体军政事务

该制度最早见于《周礼》记载的"六官"体系,历经秦汉三公九卿制发展,至隋唐时期形成完备的府僚系统。元代马端临《文献通考》特别指出:"诸王府僚,皆选名儒为之",说明其选任注重学识修养。

在文化语境中,"府僚"常与"幕僚"混用,但严格来说前者属于正式编制官员,后者多为长官私人聘用的参谋人员。这种官制体系深刻影响着古代行政管理模式,其层级分工理念至今仍具研究价值。

网络扩展解释

“府僚”是古代汉语中的官职相关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方面解析:

一、基本定义 “府僚”指王府或官署中设置的僚属,即官员的属吏或幕僚。该词由“府”(官署)和“僚”(官吏)组合而成,常见于汉魏至明清的文献中。

二、历史用例

  1. 北魏时期:杨衒之《洛阳伽蓝记》记载清河王元怿“府僚臣佐,并选隽俊”,说明王府僚属需选拔才俊之士。
  2. 隋唐时期:《隋书·百官志》提到“三师不主事,不置府僚”,反映高级官职是否设置属吏的制度差异。
  3. 明清时期:清代陈鹤《明纪》记载朱元璋“不别设府僚,而以卿等兼领”,体现中央集权下官职兼任的特点。

三、字义分解

四、相关说明 该词属于历史词汇,现代汉语中已不常用,主要出现在古籍研究或历史文献中。其近义词包括“幕僚”“属吏”,反义词可对应“主官”“长官”等。

别人正在浏览...

颁秩宝旛宝冠秉戒踣銕步趋池岛传导触寒初日错漠澹漠弹片倒空东张西觑反锁废人费手棼刍付与刚劲垢耻官印贵气黑鱼猾头华淫昏弱捷速锦工巾笈抗进蓝田禄利轮流落葬麦糠密立根油滴实验暮烟攮包强本节用千社晴空轻雷棋圣遒伟去时柔种省敌生死予夺始立事业私福叨教讨闲天财铁闷子车啼天哭地苇薄微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