晦朔的意思、晦朔的详细解释
晦朔的解释
(1) [the last day and the first day of every month]∶晦:阴历每月末的一天;朔:阴历月初的一天。农历月末至月初
朝菌不知晦朔。——《庄子·逍遥游》
(2) [a month in the Chinese traditional calendar]∶农历一个月
详细解释
(1).农历每月末一日及初一日。《后汉书·律历志下》:“晦朔合离,斗建移辰,谓之﹝月﹞。” 晋 郭璞 《游仙诗》之七:“晦朔如循环,月盈已见魄。” 宋 苏轼 《再游径山》诗:“白云何事自来往,明月常圆无晦朔。” 清 黄景仁 《观潮行》:“岂其乾坤果吁吸,乃与晦朔为盈消。”
(2).指农历一个月。《北齐书·李浑传》:“ 社客 贼之根本,围城復逾晦朔,乌合之众,易可崩离。”《新唐书·舒元舆传》:“献文闕下,不得报,上书自言……‘﹝臣﹞自陈文章,凡五晦朔不一报。’”
(3).指早晚,旦夕。《庄子·逍遥游》:“朝菌不知晦朔,惠蛄不知春秋。” 王先谦 集解引《列子·汤问》:“有菌芝者生於朝死於晦。” 晋 葛洪 《抱朴子·守塉》:“晦朔甚促,朝菌不识。”
(4).指阴阳交相变化。《医宗金鉴·张仲景<伤寒论·厥阴病>》“乌梅丸方”集解引 柯琴 曰:“厥阴当两阴交尽,又名阴之絶阳,宜无热也。第合晦朔之理,阴之初尽,即阳之初生,所以厥阴病热,是少阳使然也。”
词语分解
- 晦的解释 晦 ì 农历每月的末一天,朔日的前一天:晦朔。 夜晚:晦明。风雨如晦。 昏暗不明:晦暝。晦暗。晦涩(意义隐晦,文字僻拗)。隐晦(意义不明显)。 不顺利,倒霉:晦气。 笔画数:; 部首:日; 笔顺编号
- 朔的解释 朔 ò 农历每月初一:朔日。朔望(“朔日”和“望日”)。 始:“皆从其朔”。 北方:朔方。朔漠(北方沙漠地带)。朔气。朔土。 笔画数:; 部首:月; 笔顺编号:
网络扩展解释
“晦朔”是汉语中一个具有多重含义的古代历法术语,具体解释如下:
一、基本含义
-
日期定义
- 晦:指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即月末。
- 朔:指农历每月的第一天,即月初。
两者合称“晦朔”,可表示从月末到次月初的时间段,也代指整个农历月。
-
时间跨度
在《庄子·逍遥游》中,“朝菌不知晦朔”一句,以“晦朔”比喻短暂的时间(一天或一个月),强调生命短暂者对时间感知的局限。
二、扩展含义
-
象征阴阳变化
古人将“晦朔”与月相盈亏结合,认为月末(晦)至月初(朔)是阴阳交替的节点,象征自然界的循环规律。
-
文学中的引申
- 苏轼《再游径山》用“明月长圆无晦朔”表达对永恒圆满的向往。
- 葛洪《抱朴子》以“晦朔甚促”感叹人生短暂。
三、相关典故
- 《庄子》经典引用
“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通过对比菌类、蝉与灵龟、大椿的寿命,阐述“小大之辩”的哲学思想。
- 历史文献记载
《北齐书》《新唐书》等史书用“逾晦朔”描述时间跨度,如“围城复逾晦朔”指战事持续一月以上。
四、总结
“晦朔”既是历法术语,也是文学与哲学中的意象,其核心含义围绕时间、自然规律展开。如需进一步了解,可参考《庄子·逍遥游》及历代注释。
网络扩展解释二
晦朔是一个汉字词语,通常用来形容月亮隐藏在云层之后,不再明亮可见的状态。该词的拆分部首是日(也可以理解为阴阳)和朔,其笔画数为11画。
晦朔这个词源于古代文献,最早出现在《尚书·周书·地官》一篇中。在这篇文章中,晦朔被用来描述天象的变化,指的是月亮的亮度阴晦、不明的状态。
在繁体字中,晦朔的写法保持不变。由于繁体字的笔画比简体字要复杂一些,所以晦朔的繁体字的笔画数也不会变化。
古时候的汉字写法与现代有一些差异,但晦朔的写法在这方面并没有太大的变化。古人将晦朔两字并列,先写晦再写朔,形成一个词语的表达方式。
以下是一些关于晦朔的例句:
1. 太阳落山后,晦朔的月亮隐没在密云之中。
2. 他的心情如同晦朔的天空,黯淡无光。
3. 忧郁的心情笼罩着她,就像晦朔的夜晚没有一星半点的光明。
一些与晦朔相关的词语有:
组词:晦暗、晦涩、晦暝、晦暝奇、晦昧、晦气、晦色等。
近义词:昏暗、阴沉、朦胧等。
反义词:明亮、璀璨、明朗等。
通过以上的介绍,我们了解到晦朔这个词语的意义、拆分部首和笔画、来源、繁体写法、古时候汉字写法以及一些例句和相关的词语。这些知识将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使用晦朔这个词语。
别人正在浏览...
暗主炳灵寺石窟嗶吱尘宵赤髀充沛愁旅传卖楚嶂毳布撮题德精电流互感器东风射马耳佛旨付款负襁匄闲刚卤寡弱滚瓜溜圆海畔皓皤呵引宦族鲛工鸡肤计获事足酒皶鼻涓埃糠粃刻限流喝龙爪书卤虾油律切冥雪闹炒畔逆魄光箝束齐轨清赡扰嚷闰余啬民沙隄盛赞试点诗札首荐首实伺衅悚庆素意他爹网罟五钟蟹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