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马亡羊的意思、失马亡羊的详细解释
失马亡羊的解释
[gains and losses]泛指祸福得失
词语分解
- 失马的解释 .丢失马。《北史·王晧传》:“尝从 文宣 北征,乘赤马,旦蒙霜气,遂不復识。自言失马……须臾日出,马体霜尽,繫在幕前,方云:‘我马尚在。’”.“塞翁失马”之省。比喻坏事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变为好事。 唐
- 亡羊的解释 .《庄子·骈拇》:“臧与穀二人相与牧羊,而俱亡其羊。问臧奚事,则挟筴读书;问穀奚事,则博塞以游。二人者,事业不同;其於亡羊,均也。”谓弃其本职而溺于所好。 庄子 用以比喻追逐外物而残生伤性。 宋 王
专业解析
失马亡羊是由“塞翁失马”和“亡羊补牢”两个典故组合而成的成语,蕴含祸福相依、及时补救的哲理。以下从汉语词典角度详细解析其含义与来源:
一、典故溯源与核心释义
-
塞翁失马(失马)
出自西汉刘安《淮南子·人间训》:边塞老翁丢失马匹,众人安慰,他却认为“此何遽不为福乎?”后失马带回骏马,其子骑之坠伤,众人哀叹,老翁又说“此何遽不为福乎?”最终儿子因伤免于征战,保全性命。寓意:祸福相互转化,得失无常,需辩证看待逆境。
-
亡羊补牢(亡羊)
源自《战国策·楚策四》:庄辛劝谏楚襄王,以“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比喻犯错后及时补救,可避免更大损失。本义:羊丢失后修补羊圈;引申义:失误后积极修正,仍能止损向好。
-
合成释义
现代词典如《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将“失马亡羊”释为:比喻暂时遭受损失,却可能因此得福;或指出现问题后及时补救,防止恶化,强调祸福转化的辩证观与纠错的主动性。
二、权威词典与文献引用
-
《汉语成语源流大辞典》(刘洁修,2010)
明确记载“失马亡羊”为“塞翁失马”与“亡羊补牢”的融合,体现道家祸福相依思想与儒家务实精神的结合。
来源链接:中国哲学书电子化计划《淮南子》原文
-
《中华成语大辞典》(程志强等编,2017)
指出其双重语义层:
-
《现代汉语规范词典》(李行健主编,2016)
强调该成语的劝诫功能,常用于告诫人们“勿因小失沮丧,勿因过失放任”。
三、语义演变与使用语境
- 古代语境:多用于阐述哲理,如明代李贽《与友人书》:“塞翁失马,安知非福;亡羊补牢,未为晚也。”
- 现代应用:
- 个人层面:安慰受挫者(如“失马亡羊,未必是坏事”);
- 管理场景:强调纠错机制(如“项目失误需亡羊补牢”)。
四、参考文献
- 刘安. 《淮南子·人间训》[M]. 西汉.
- 《战国策·楚策四》[M]. 西汉汇编.
- 李行健主编. 《现代汉语规范词典》[Z].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16.
- 程志强等. 《中华成语大辞典》[Z]. 商务印书馆国际有限公司, 2017.
- 刘洁修. 《汉语成语源流大辞典》[Z]. 开明出版社, 2010.
网络扩展解释
“失马亡羊”是一个汉语成语,结合了“塞翁失马”与“亡羊补牢”两个典故,用来表达祸福得失无常、需以辩证视角看待的哲理。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基本释义
- 拼音:shī mǎ wáng yáng
- 结构:联合式成语(由“失马”和“亡羊”两部分并列组成)。
- 感情色彩:中性,强调得失的辩证关系而非单纯褒贬。
二、出处与典故
- 直接出处:明代单本所著传奇《蕉帕记·揭柬》,原文为:“耳不闻斩蛇逐鹿,口不言失马亡羊,一任他桑田变海,海变桑田。”
- 典故来源:
- “失马”:源自《淮南子·人间训》的“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比喻祸福相依。
- “亡羊”:出自《战国策·楚策》的“亡羊补牢,未为迟也”,喻指及时补救过失。
三、引申意义
- 表层含义:字面指失去马匹和羊群,形容损失惨重或重要事物丧失。
- 深层哲理:强调世事无常,福祸、得失可能相互转化,需以长远眼光看待当下境遇。
四、用法示例
- 作主语/宾语:
- “人生难免失马亡羊,关键在于如何应对。”
- “莫因一时失马亡羊而气馁,未来或有转机。”
- 作定语:
五、相关成语
- 近义词:塞翁失马、亡羊补牢、祸福相依。
- 反义词:因小失大、得不偿失(仅部分语境适用)。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典故或文学用例,可参考《蕉帕记》原文或《淮南子》《战国策》相关篇章。
别人正在浏览...
挨闹闇时把脉备物弊恶捕击采区蹅踏掣顿黨語单家咄喏讹言谎语翻口奉召革奸铲暴构死柜房鹤盖华藏唬骇豁免九宫究心戟幢窭籔考辨垦植旷快馈爨昆季略意连理枝梨肉吏职罗牀骡纲磨沙偏听偏信千秋万世齐辔秋枿酾沈澹灾上府墒垄伤恸珊珊来迟生前世界大同殊级熟梅天气往常王宫温屯吴兴现代化建设闲汉挦毛小土鸂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