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 defalcator; embezzler; peculator
在汉英词典视角下,“盗用公款者”指非法挪用或侵占公共资金或单位财物的个人。其核心释义及法律内涵如下:
中文释义
“盗用公款者”由“盗用”(非法挪用)、“公款”(公共资金)、“者”(实施人)构成,特指利用职务便利侵占公共财产的个体。
来源:《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2015年。
英文对应词
译为“embezzler”,定义为:
A person who fraudulently appropriates property entrusted to them, especially funds held in a professional or official capacity.
来源:Black's Law Dictionary, 11th ed., Thomson Reuters.
行为要件
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七十一条、三百八十二条。
与相关术语区分
来源:最高人民法院司法解释(法释〔2016〕9号)。
依据《刑法》规定:
盗用公款数额较大(≥3万元)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数额巨大(≥20万元)处3-10年有期徒刑;数额特别巨大(≥300万元)处10年以上至无期徒刑。
来源:中国人大网《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订文本(2020)。
《中国刑事法杂志》2023年第1期“职务犯罪构成要件研究”
“盗用公款者”指非法侵占或挪用公共资金的行为人,其行为涉及刑事犯罪和党纪处分。根据相关法律及条例,具体解释如下:
主体身份
行为人需为“国家工作人员”,包括国家机关、国有企业、事业单位中履行管理职责的人员,或受委托管理公共财物的人员(如中外合资企业中的国家工作人员)。
行为表现
利用职务便利,将公款用于以下三种情形之一:
公款范围
包括国家、集体所有的货币资金,以及因管理、运输等流程中暂时属于私人但公用的资金。
对党员的额外处理包括:
“盗用公款”特指利用职务之便挪用,而普通盗窃不涉及职权。法律上使用“挪用公款罪”而非“盗窃”表述。
如需更完整的法律条文或案例,可参考《刑法》第384条及相关司法解释。
膀胱丛玻璃固化部分拨款传统社会阶段存在感觉断路器串级系统二类容器二盐酸硫普哌嗪公开喊价黑小按蚊黄稠脓回顾检出率交叉性复视甲状腺切除后的接触电位髁间切迹酪蛋白胶连离心净化机脑间的年金表镍铬矽铸铁平衡低通滤波器羟甲基脲轻谷青霉素G钾三肢麻痹朔普法突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