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se one's voice
close down; collapse; converse; fall; inverse; move backward; pour; reverse
throat; voice
"倒嗓"是汉语戏曲行业的专业术语,英语通常译为"voice cracking" 或"sudden loss of voice (during performance)",特指戏曲演员(尤其是京剧等传统剧种演员)在演唱时因声带失控而突然出现嗓音嘶哑、失声或破音的现象。以下从汉英词典角度详细解析其含义与应用:
字面释义
来源:《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2016年。
专业定义
在戏曲表演中,"倒嗓"指演员因声带疲劳、疾病或技术失误导致高音区失控,声音破裂或中断,属舞台事故的一种。
来源:《中国戏曲表演艺术辞典》湖北教育出版社,1994年,p. 87。
戏曲表演中的重要性
传统戏曲(如京剧)依赖演员的嗓音表现力,"倒嗓"直接影响角色情感传递,严重时可能中断演出。老生、花旦等行当因唱腔高亢,风险更高。
来源:梅兰芳《舞台生活四十年》,人民文学出版社,1957年。
训练与预防
演员需通过"吊嗓子"(每日声带训练)和气息控制避免倒嗓。著名京剧教育家钱宝森强调:"气为音帅,倒嗓多因气乱。"
来源:《京剧谈往录》北京出版社,1985年。
生理成因
声带黏膜水肿、小结或过度疲劳导致声门闭合不全,气流冲击异常引发破音。常见于连续演出或感染后强行用嗓。
来源:《实用嗓音疾病治疗学》(王鹏举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年,p. 112。
康复措施
来源: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分会《嗓音疾病诊断与治疗指南》,2015年。
《牛津英汉汉英词典》(Oxford Chinese Dictionary)
倒嗓 dǎo sǎng
n. voice cracking (in Chinese opera); sudden vocal failure during performance.
例:The veteran actor avoided dǎosǎng through rigorous daily training.
《新世纪汉英大词典》(A New Century Chinese-English Dictionary)
倒嗓
v. (of an opera singer) to crack; to lose one's voice suddenly.
近义:嗓崩 (sǎng bēng), 失嗓 (shī sǎng).
来源:《京剧术语词典》天津古籍出版社,2005年。
"倒嗓"是汉语戏曲特有的专业表述,其英译需结合表演语境与医学机制。该现象既体现传统艺术对嗓音的严苛要求,也反映声带科学的复杂性。
“倒嗓”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为dǎo sǎng,主要用于描述戏曲演员或歌手因声带受损导致嗓音沙哑、无法正常发声的现象。以下是详细解释:
若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案例(如梁静茹的唱功变化)或医学原理,可参考相关声乐分析或医学文献。
布克氏筋膜超级磨光加工机沉金传入性嗅觉缺失大外科二苯基尿烷防护纸分期偿还的债券高兴的合成粘固粉减湿作用交叉伸肌反射角矩近地点高度进行性气性坏死模拟记录器派平面视野计检查法前庭的亲笔文据缺口试棒商议者赦免水合电子数字加法器四面体炭疽疫脱硝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