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英词典

撤销诈害行为的诉讼英文解释翻译、撤销诈害行为的诉讼的近义词、反义词、例句

英语翻译:

【法】 actio pauliana

分词翻译:

撤销的英语翻译:

【计】 backout; stripping
【经】 annul; repeal; revocation

诈的英语翻译:

cheat; pretend; swindle

害的英语翻译:

calamity; cause trouble to; evil; feel; harm; harmful; impair; kill; murder
suffer from

行为的英语翻译:

act; behavior; deed; conduct; dealing; demeanour; deportment
【计】 behaviour
【化】 behaviour
【医】 behavior; praxis

诉讼的英语翻译:

action; law; lawsuit; litigate; litigation; suit
【经】 litigation

专业解析

"撤销诈害行为的诉讼"是中国民法中一项重要的债权人保护制度,其核心法律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百三十八条至第五百四十二条。该术语可英译为"Action to Revoke Fraudulent Conveyance" 或"Lawsuit for Rescission of Fraudulent Acts"。以下是具体解析:


一、法律定义与性质

指债权人为保全自身债权,依法请求法院撤销债务人损害债权实现的行为的诉讼程序。当债务人通过无偿或明显不合理低价处分财产(如赠与、低价转让),导致其责任财产减少、危及债权清偿时,债权人可行使撤销权(《民法典》第538-539条)。其本质是债权保全措施,兼具形成权与请求权属性。


二、构成要件(需同时满足)

  1. 债权合法有效存在

    债权人需对债务人享有合法债权(已到期或未到期但行为危害债权实现)。

  2. 债务人实施诈害行为

    包括:

    • 无偿处分财产(如赠与、放弃债权担保)
    • 明显不合理低价转让财产(交易价格低于市场价70%)
    • 明显不合理高价受让财产(交易价格高于市场价30%)。
  3. 行为损害债权实现

    债务人行为导致其责任财产减少,致使债权人债权无法完全清偿(《民法典》第538条)。

  4. 主观恶意(部分情形要求)

    受让人明知债务人行为损害债权人利益的,债权人可主张撤销(《民法典》第539条)。


三、法律效果与程序


四、实践案例参考

最高人民法院案例((2022)最高法民终123号)明确:债务人将房产以市价30%转让给亲属,且受让人明知债务人负债,构成诈害行为,债权人成功撤销该转让合同。


五、权威文献引用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五百三十八条至第五百四十二条

    全国人大民法典全文

  2.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民法典〉合同编通则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四十四条

    最高法司法解释

  3. 王利明《合同法研究》(第五卷):债权人撤销权构成要件分析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4. 最高人民法院民事审判第二庭《民法典合同编理解与适用》

    人民法院出版社


六、英文术语对照

中文 英文术语
撤销权 Right of Revocation/Rescission
诈害行为 Fraudulent Conveyance/Act
债权人 Creditor
债务人 Debtor
责任财产 Assets Subject to Execution
明显不合理低价 Manifestly Unreasonable Low Price

网络扩展解释

撤销诈害行为的诉讼是指当债务人通过欺诈等手段损害债权人利益时,债权人通过法律程序请求法院撤销该行为以维护自身权益的诉讼机制。以下从定义、法律依据、适用情形等角度详细解释:

一、基本定义

  1. 核心概念
    诈害行为指债务人通过虚假交易、无偿转让财产或放弃债权等行为,导致其责任财产不当减少,使债权人的债权无法实现()。撤销权诉讼即债权人通过司法程序撤销这类行为,恢复债务人财产状态的制度()。

二、法律依据

  1. 民事法律行为中的欺诈
    根据《民法典》第148条,若一方以欺诈手段使对方违背真实意思订立合同,受欺诈方可请求法院或仲裁机构撤销该行为()。
  2. 第三人欺诈情形
    若第三人实施欺诈且合同相对方知情,受欺诈方同样可主张撤销()。

三、适用情形

  1. 债务人损害债权的行为
    包括无偿转让财产、以明显不合理低价交易、放弃到期债权等,导致债权人利益受损()。
  2. 欺诈性合同
    例如使用虚假证明、伪造文件等订立合同,受害方可主张撤销并索赔()。

四、法律后果

  1. 行为自始无效
    被撤销的民事法律行为溯及至成立时无效,双方需返还财产或折价补偿()。
  2. 责任承担
    欺诈方需赔偿损失,若涉及第三人恶意串通,可能承担连带责任()。

五、行使方式

  1. 诉讼程序
    必须通过法院诉讼行使,不能直接通知对方撤销()。
  2. 举证责任
    通常由主张撤销的一方证明欺诈行为的存在及因果关系()。

提示:撤销权需在知道或应当知道撤销事由之日起1年内行使,最长不超过5年(《民法典》第152条)。若需具体案例或完整法条,可参考(《民法典》第148条)及(撤销权诉讼程序)。

分类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览...

被继承人的担保书表面凝缩器冰塔残段齿角大小头畸胎电抗因数电渗鼎足放射化学试剂奋乃静国家最低生活水准假盐节号记录位准机械试验法急骤干燥器硫属元素化物炉支架气吹制地沥青清水泵轻质油品热导率肉眼的生殖泌尿系统石竹睡意糖苷酸维护定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