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计】 two-redundant code
twin; two
【计】 binary-coded decimal; binary-coded decimal character code
binary-to-decimal conversion; binary-to-hexadecimal conversion
【医】 bi-; bis-; di-; duo-
【计】 redundance; redundant code
"二冗余码"(Dual Redundancy Code)是信息编码技术中的一种容错机制,指通过两组独立的冗余数据单元实现错误检测或纠正的系统设计。该技术广泛应用于通信系统、存储设备和航空航天领域,例如卫星信号传输中常采用双冗余校验结构。
从编码原理分析,其核心在于将原始数据通过两种不同的算法生成两组冗余校验位(如奇偶校验码与循环冗余码的组合),或通过物理隔离的双通道独立存储相同数据副本。当主数据单元发生单比特错误时,系统可通过交叉比对两组冗余码实现错误定位与修复。
国际电气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在《数据通信标准(802.3-2022)》中明确指出,双重冗余机制可使系统误码率降低至10⁻¹²量级。中国《航天器数据管理规范(GB/T 34513-2017)》亦规定关键指令必须采用二冗余编码结构。
该技术的英文术语"Dual Redundancy Coding"最早见于贝尔实验室1968年的容错通信研究报告,现已成为可靠性工程领域的基础概念。在工业自动化领域,西门子S7-1500系列PLC通过双冗余码实现了99.999%的通信可靠性。
“二冗余码”这一表述可能存在表述误差,通常更常见的概念是冗余码或循环冗余码(CRC)。以下是综合解释:
冗余码是一种在数据传输或存储中用于检错或纠错的编码技术。其核心原理是在原始数据后添加冗余位(即超出信息本身所需的额外数据),通过数学运算(如多项式除法)生成校验码,接收端可通过校验码验证数据完整性。
冗余码通常是二进制除法运算的余数。例如,循环冗余码(CRC)的生成过程如下:
常见冗余码类型包括:
部分冗余码技术(如基于公钥密码系统的冗余加密)通过向数据中添加大量冗余信息来增强安全性,但这一应用更偏向密码学领域。
若“二冗余码”指二进制冗余码,则其特指基于二进制运算(如模2除法)生成的冗余码,如CRC。若需更具体的编码类型(如双重冗余设计),建议进一步结合上下文确认。
氨基脑磷脂白细胞内的成形性冲砂词汇手册错误更正凭单蛋白多醣单球菌对称膜对话通信干性音高转矩电动机骨软化性骨盆海豹肢样矮小捍卫幻觉症的互连布局激光录象盘局限性喉皮肥厚克-费二氏综合征硫代氨基甲酰马戏状运动墨汁年度初步报告尼泊金M奇异变形杆菌三维流特威薛尔试剂停止鼓风同等约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