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甲黄嘌呤英文解释翻译、二甲黄嘌呤的近义词、反义词、例句
英语翻译:
【医】 dimethyl xanthine; dimethylxanthine
分词翻译:
二甲的英语翻译:
【机】 cacodyl
黄嘌呤的英语翻译:
【化】 ureous acid; xanthine
【医】 xanthine; zanthine
专业解析
二甲黄嘌呤(英文:1,7-Dimethylxanthine 或Paraxanthine)是黄嘌呤类生物碱的一种,是咖啡因(1,3,7-三甲基黄嘌呤)在人体内的主要代谢产物之一。以下是其详细解释:
一、 化学本质与结构
- 化学名称:1,7-二甲基黄嘌呤 (1,7-Dimethylxanthine)。
- 分子式:C₇H₈N₄O₂。
- 结构特征:属于甲基黄嘌呤衍生物,其结构基于黄嘌呤(一种嘌呤碱基),在黄嘌呤分子的第1位和第7位氮原子上各连接一个甲基(-CH₃)基团。其化学结构可表示为:
$$
ce{ chemfig{ 6((=O)-N(-CH_3)-(5(-N=-(-NH_2)=N-))-N(-CH_3)-=)} }
$$
二、 来源与代谢
- 主要来源:二甲黄嘌呤并非天然存在于食物中的主要成分,而是咖啡因(Caffeine)在人体肝脏中经细胞色素P450酶(主要是CYP1A2)代谢产生的主要初级产物。摄入咖啡因后,约70-80%在体内被转化为二甲黄嘌呤。
- 代谢途径:咖啡因通过N3-脱甲基化反应生成二甲黄嘌呤。二甲黄嘌呤可进一步代谢为其他黄嘌呤衍生物(如1-甲基黄嘌呤、7-甲基黄嘌呤)或尿酸等,最终排出体外。
三、 生物活性与作用
- 药理作用:二甲黄嘌呤本身具有一定的生物活性,其作用机制与咖啡因及其他甲基黄嘌呤类似,但强度通常较弱:
- 中枢神经系统兴奋:能拮抗腺苷受体(主要是A₁和A₂A亚型),产生轻微的兴奋作用,可能影响警觉性和认知功能。
- 平滑肌松弛:对支气管平滑肌有一定舒张作用。
- 利尿作用:具有轻微的利尿效果。
- 心血管影响:可能轻微增加心率、心输出量和血压。
- 作用强度:其兴奋中枢神经系统的效力通常被认为低于咖啡因本身。二甲黄嘌呤在体内存留时间较长,是咖啡因长期效应的重要贡献者。
四、 意义与应用
- 代谢标志物:血液或尿液中的二甲黄嘌呤浓度常被用作评估咖啡因摄入量或代谢状态的生物标志物。
- 研究价值:作为咖啡因的主要代谢物,研究二甲黄嘌呤有助于理解咖啡因的整体药理作用、个体代谢差异以及潜在的药物相互作用。
- 潜在应用:其衍生物或类似物可能在药物开发中有一定价值,但目前本身并无广泛直接药用。
二甲黄嘌呤(1,7-Dimethylxanthine / Paraxanthine)是咖啡因在人体内代谢产生的核心中间产物,是一种具有轻度中枢兴奋、支气管扩张和利尿作用的甲基黄嘌呤化合物。理解其性质对于认识咖啡因的作用机制和代谢过程至关重要。
参考资料:
- PubChem Compound Summary for CID 1197 (Paraxanthine). National Center for Biotechnology Information. https://pubchem.ncbi.nlm.nih.gov/compound/Paraxanthine (Accessed July 30, 2025).
- Nehlig, A., Daval, J. L., & Debry, G. (1992). Caffeine and the central nervous system: mechanisms of action, biochemical, metabolic and psychostimulant effects. Brain Research Reviews, 17(2), 139-170. (概述咖啡因代谢路径).
- Fredholm, B. B., Bättig, K., Holmén, J., Nehlig, A., & Zvartau, E. E. (1999). Actions of caffeine in the brain with special reference to factors that contribute to its widespread use. Pharmacological Reviews, 51(1), 83-133. (讨论咖啡因及其代谢物的药理作用).
- Arnaud, M. J. (2011). Pharmacokinetics and metabolism of natural methylxanthines in animal and man. Handbook of Experimental Pharmacology, (200), 33-91. (详细阐述甲基黄嘌呤的代谢,包括二甲黄嘌呤).
网络扩展解释
二甲黄嘌呤是黄嘌呤的衍生物,属于甲基黄嘌呤类化合物。以下是详细解释:
1.定义与结构
二甲黄嘌呤指黄嘌呤分子中两个氢原子被甲基(-CH₃)取代的化合物。常见的二甲基衍生物包括:
- 茶碱(1,3-二甲基黄嘌呤):化学式为$mathrm{C_7H_8N_4O_2}$。
- 可可碱(3,7-二甲基黄嘌呤):化学式为$mathrm{C_7H_8N_4O_2}$。
2.作用机制
- 支气管扩张:通过抑制磷酸二酯酶,增加细胞内环磷酸腺苷(cAMP),松弛支气管平滑肌,缓解哮喘症状。
- 中枢兴奋:低剂量可轻度兴奋中枢神经系统,高剂量可能引起头痛、失眠等。
3.临床应用
- 哮喘治疗:如茶碱用于慢性哮喘的维持治疗(需监测血药浓度)。
- 其他用途:历史上曾用于治疗昏睡或呼吸抑制,但现代应用较少。
4.副作用与注意事项
- 心血管影响:可能导致心跳加快,甲亢患者需慎用。
- 代谢关联:黄嘌呤代谢最终生成尿酸,长期使用需警惕高尿酸血症或痛风风险。
- 个体差异:需在医生指导下调整剂量,避免毒性反应(如恶心、心律失常)。
5.补充说明
咖啡因(1,3,7-三甲基黄嘌呤)是更常见的三甲基衍生物,而二甲黄嘌呤的药理活性通常弱于咖啡因但强于单甲基形式。
如需具体药物(如茶碱)的完整信息,可参考临床药学指南或权威医学数据库。
分类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览...
碍阻霉素被动错觉变易细球菌比价法创口穿支动基体费米子吩噻┭高压探针工业过程控制管理控制子系统固有频率划线台呼叫符号降变现象胶印油墨磷酸二钙卖便宜货的摊贩美食主义囊球菌属内部通信系统热之发生乳酸杆菌酸十三碳级烷水火松脂酸铅填充抽提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