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化】 subsurface incineration
subterranean; underground
burn; flame; set on fire
【医】 conflagration
地下焚烧(Underground Incineration)是指通过人工挖掘或自然形成的地下空间,对废弃物进行高温热解处理的工程技术。该技术常见于石油工业、危险废物处置及污染土壤修复领域,通过控制燃烧温度(通常为800-1200℃)实现有机物分解,同时利用地质层阻隔污染物扩散。
从汉英词典角度解析,该术语对应英文"subsurface combustion"或"in-situ thermal destruction",强调燃烧过程发生在地表以下岩土层中的特性。例如《环境工程大辞典》将其定义为"利用地下空间实施受控燃烧的废物处理系统"(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15),而美国环保署技术文件中则描述为"通过地层热传导实现污染物矿化的原位修复技术"。
该技术包含两种主要形式:① 密闭腔体焚烧:在人工建造的地下焚烧炉中进行,适用于医疗废物等高风险物质;② 原位热脱附:直接对污染土壤层加热,多用于石油烃污染修复。国际标准化组织ISO 14034将其纳入可持续环境技术认证体系,要求焚烧残渣浸出毒性需符合《巴塞尔公约》附录IX标准。
“地下焚烧”并非标准术语,但结合“焚烧”的基本含义和实际应用场景,可作以下解释:
“焚烧”指通过高温燃烧使物体氧化分解的过程,常用于垃圾处理、祭祀或工业场景。其核心特点是高温(800-1000℃)和减量化。
非法或隐蔽焚烧
指未经许可在地面以下或隐蔽场所进行的焚烧行为,例如非法处理危险废物、医疗垃圾等。这类行为可能规避监管,易造成土壤和地下水污染。
特殊技术处理
部分工业场景可能采用地下设施进行可控焚烧,如:
文学隐喻
在文学作品中可能象征压抑的情感或隐秘的破坏,如“怒火在地下焚烧”(参考焚烧的比喻用法)。
如需更准确解释,请补充该词出现的上下文或使用场景。
螯环化别皮五醇迪阿莫克斯丁喹酯惰性元素氟甲噻嗪贡献比率关联方向追纵和范围系统鼾性震颤活动状态接触室静安培锯齿状球菌可燃物可脱渣性犁骨的陵园流行性感冒后的琉喜安沙门氏菌离子型去垢剂伦纳效应米隆反应耐寒性尼奥配林桡肱骨粘液囊炎熔化膨胀伤肢感生产成本预算闩电驿隧道挖掘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