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 Nessler tubes; Nessler's color comparison tubes
内斯勒氏比色管(Nessler tube)是一种用于比色法分析的实验室玻璃仪器,由德国化学家朱利叶斯·内斯勒(Julius Nessler)于19世纪发明。该装置主要用于定量或半定量检测溶液中特定物质的浓度,尤其在水质分析领域被广泛应用于氨氮含量测定。
从汉英词典角度解析,"内斯勒氏"对应"Nessler's",指代发明者姓氏;"比色管"译为"colorimetric tube",表明其通过颜色对比进行浓度分析的原理。该管体为平底圆柱形透明玻璃结构,标有统一刻度线,可配合内斯勒试剂(含碘化汞钾的强碱性溶液)发生显色反应,形成棕红色胶态化合物。
国际标准化组织(ISO 5663:1984)和美国公共卫生协会《水和废水标准检验方法》均将其列为氨氮检测的标准器具。现代实验室中,该装置仍用于现场快速检测,其操作规范收录于《分析化学实验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第7章比色分析法章节。
内斯勒氏比色管(Nessler's tubes)是一种实验室常用的比色分析器材,主要用于测定溶液中特定物质的浓度,尤其在化学分析和环境检测领域广泛应用。以下为详细解释:
定义与结构
它是一种带有刻度的圆柱形玻璃管(部分型号可能无刻度),通常成组使用,通过对比溶液颜色深浅来判断浓度。其名称来源于德国化学家Julius Nessler,他在19世纪改进了氨的比色测定方法,并设计了配套试剂(即内斯勒试剂)。部分文献中会标注为“内斯勒氏刻度比色管”,强调其刻度的定量功能。
核心用途
主要用于比色分析法,例如:
使用原理
将待测溶液与标准浓度溶液分别装入比色管,垂直观察颜色差异。若溶液颜色与某一标准管一致,则浓度相同;若介于两标准管之间,可通过刻度估算浓度值。
现代应用演变
随着分光光度计的普及,其使用频率有所下降,但在快速检测、教学实验等场景中仍具实用性。
提示:若需了解具体操作步骤或标准溶液的配制方法,建议参考《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等专业手册。
保护向量被背书人苯甲酸萘酯出口特许证大青非数值数据处理干圬真菌属固定螺母股征火焰气刨琥珀酸氧化酶绞孔机积存假期纪律观念卡尔斯泉盐抗胰蛋白酶反应可以扣押的馈电电缆李戈氏手术珀兰德伦千公升切断机请求存款计算鞣料云实素软键盘商品试样舌下囊数目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