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化】 fastness to ironing
be able to bear or endure
iron; unknit
firm; prison
consideration; tolerance; degree; limit; linear measure; surmise; estimate
extent
【计】 degrees; k.w.h.
【化】 dimension; kilowatt hour
【医】 Deg.; degree
【经】 degree
耐熨牢度(Ironing Fastness)是纺织品质检领域的专业术语,指纺织品在熨烫过程中抵抗颜色迁移、纤维损伤及形态变化的性能指标。该概念在汉英词典中对应"color fastness to ironing"或"ironing resistance",其核心评价标准包含以下维度:
色变等级
根据ISO 105-X11:1994国际标准,采用灰度卡评定熨烫后织物的颜色变化程度,共分5级(1级严重褪色,5级无变化)。中国国家标准GB/T 6151-2016《纺织品色牢度试验通则》同步采用此评级体系。
热稳定性
美国材料与试验协会ASTM D2724标准规定,测试时需控制熨斗温度在110-200℃范围,模拟不同材质(如棉、涤纶、羊毛)的熨烫极限,记录纤维收缩率与表面熔融情况。
测试方法
英国标准学会BS EN 20105-A02:1995明确三种检测方式:干压熨烫(干燥试样直接接触熨斗)、潮压熨烫(试样含湿量15%-20%)、湿压熨烫(覆盖湿棉布熨烫),分别模拟不同使用场景。
该指标直接影响服装洗护标签的熨烫标识设定,国际羊毛局(The Woolmark Company)研究显示,羊毛制品耐熨牢度需达到4级方可标注"中等温度熨烫"建议。纺织企业通常参考AATCC 133标准进行出厂质检,确保产品符合《国家纺织产品基本安全技术规范》强制要求。
“耐熨牢度”是一个纺织或印染行业术语,指材料(尤其是染色织物)在熨烫过程中抵抗颜色脱落或变色的能力,属于色牢度(color fastness)的一种。以下是详细解释:
耐熨牢度衡量的是织物在熨烫时能否保持原有色泽,不会因高温、蒸汽或压力导致褪色或变色。该性能与染料种类、纤维类型及加工工艺密切相关。
根据研究,染料的扩散系数是关键因素之一:
常见译法包括:
主要在纺织品质量检测中使用,如服装、家纺等需要频繁熨烫的产品需通过耐熨牢度测试,以确保使用过程中颜色稳定性。
如需了解具体测试标准或改善方法,建议咨询纺织检测机构或参考行业标准文件。
艾里氏规律把非做不可的事装成出于好心而做的逼出的到期前的癫痫性痴呆多进程控制多尿的氟胞嘧啶腐生菌辐照装置根尖感染积分吸附热聚合设备冷冻设备立即存取存储器流变状态方程路卡氏探子洛氏硬度试验酶软不足皮涅氏公式葡萄球菌杀白细胞素铯光电池商业航运沙眼小体生化收支机构死信队列索托氏手术特许经纪人铁氰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