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疮英文解释翻译、奶疮的近义词、反义词、例句
英语翻译:
mastitis
分词翻译:
奶的英语翻译:
breasts; milk; suckle
【医】 milk
疮的英语翻译:
sore; wound
【医】 sore
专业解析
奶疮(nǎi chuāng)是中医对哺乳期乳腺急性化脓性感染的俗称,对应西医的急性乳腺炎(Acute Mastitis),常见于产后哺乳期妇女,尤以初产妇多见。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中文定义与病理
奶疮指乳房局部红肿、灼热、疼痛,伴结块或化脓的病症。中医认为其病机为肝郁胃热、乳汁淤积,外感热毒入侵乳络,导致气血壅滞,化腐成痈。典型发展过程包括郁乳期、成脓期、溃后期三个阶段 。
二、英文对应术语
英文医学文献中通常译为:
- Acute Mastitis(急性乳腺炎)
- Lactational Mastitis(哺乳期乳腺炎)
WHO传统医学术语标准(ICD-11)将其归类为乳腺炎(Mastitis),编码于妇科疾病条目下 。
三、病因与诱因
- 乳汁淤积:哺乳不畅、乳头皲裂导致细菌(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逆行感染。
- 肝胃郁热:中医理论强调情志不畅、饮食油腻致脾胃积热,壅滞乳络。
- 免疫力下降:产后体虚易感外邪,现代医学认为与哺乳疲劳、压力相关 。
四、典型症状
- 早期:乳房胀痛、局部红肿、压痛性硬块,伴发热寒战。
- 化脓期:肿块变软、波动感(脓成),体温持续升高。
- 溃破后:脓液流出,肿痛减轻,或形成乳漏(慢性窦道) 。
五、治疗原则
- 中医:
- 郁乳期:疏肝清胃、通乳散结(方如瓜蒌牛蒡汤)。
- 成脓期:清热解毒、托里透脓(透脓散加减)。
- 外治法:金黄膏外敷、穿刺抽脓或切开引流。
- 西医:
- 抗生素(如头孢类)、脓肿切开引流、继续排空乳汁 。
权威参考来源:
- 李经纬《中医大辞典》(人民卫生出版社)
- WHO 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Traditional Medicine (ICTM)
- 张启瑜《实用外科学》(人民卫生出版社)
网络扩展解释
奶疮是哺乳期妇女常见的乳腺炎症性疾病,在不同医学体系中有不同表述,以下从定义、病因、症状及防治等方面综合解释:
一、定义与别称
奶疮是急性化脓性乳腺炎的民间俗称,中医称为“乳痈”,现代医学归为哺乳期乳腺炎。主要发生在产后哺乳期,尤其是初产妇更易发病。
二、核心病因
- 乳汁淤积
乳腺管不通畅(如乳头凹陷、乳管发育不良)或乳汁分泌过多未及时排空,导致淤积,成为细菌滋生的温床。
- 细菌感染
金黄色葡萄球菌等通过乳头破损(如婴儿吸吮损伤、乳头皲裂)或乳晕周围皮肤糜烂侵入乳腺,引发感染。
- 其他因素
哺乳期情绪紧张、哺乳姿势不当、乳房受压等也可能诱发炎症。
三、典型症状
- 局部表现:乳房红肿、胀痛,触摸有硬块或波动感(脓肿形成),皮肤温度升高。
- 全身反应:发热、寒战、乏力,腋窝淋巴结肿大。
- 哺乳困难:乳头溢液或疼痛加剧,影响正常哺乳。
四、治疗与预防
- 治疗措施
- 轻度:热敷促进排乳,配合抗生素治疗。
- 脓肿形成:需手术切开引流,暂停患侧哺乳。
- 预防建议
- 哺乳前后清洁乳头,避免损伤;
- 定时排空乳汁,防止淤积;
- 保持心情舒畅,穿着宽松衣物减少压迫。
五、注意区分
需与其他名称相近疾病鉴别,如中医“旋耳疮”(皮肤湿疹,表现为耳周红斑、渗液),以及婴儿湿疹(俗称“奶癣”),二者与哺乳期乳腺炎无直接关联。
如需进一步了解诊疗细节,可参考来源:39健康网、大众养生网(-5)、三知健康()。
分类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览...
碧桃干伯纳尔氏穿刺术单纯聋动力转移特性曲线独立转储程序多链聚合物纺丝酸格腊维托工作寿命罐式集装箱交链近中颊侧根机械切割卡片校验机空旷的流动帐户结余门平衡电枢羟甲基核黄素腔隙全适受者软水剂A射频头水泻撕破塑料填充剂梭菌螺旋体性的条件控制语句脱碱外伤性谵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