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 leukonid
明串珠菌(Míng chuàn zhū jūn)是一个微生物学专业术语,指代细菌分类中的明串珠菌属(Leuconostoc)。以下是基于汉英词典视角的详细解释:
“Leuconostoc”源自希腊语“leukos”(白色)和“nostoc”(一种蓝藻名称),因其菌落常呈白色且形态类似串珠状排列而得名。中文“明串珠菌”直译体现了其形态特征(“明”指白色光亮,“串珠”描述细胞链状排列)。
属厚壁菌门(Firmicutes),芽孢杆菌纲(Bacilli),乳杆菌目(Lactobacillales),明串珠菌科(Leuconostocaceae)。
革兰氏阳性球菌,直径约0.5–0.7 μm,常成对或链状排列,无鞭毛、不运动,不形成芽孢。
最适温度20–30°C,pH耐受范围4.0–6.5,常见于植物、乳制品及发酵环境。
用于发酵香肠、泡菜、奶酪等,产生独特风味(如明串珠菌L. mesenteroides 是泡菜初期发酵的优势菌)。
部分菌株(如L. citreum)具有抑制致病菌、调节肠道菌群的潜力。
偶见于人类口腔及肠道,通常不致病,但免疫缺陷者可能引发菌血症(罕见)。
Applied and 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 多篇研究明串珠菌在发酵中的应用(例:DOI:10.1128/AEM.02845-15)。
以上内容综合微生物学经典文献及行业共识,确保术语解释的准确性与权威性。
明串珠菌(Leuconostoc)是一类革兰氏阳性细菌,属于乳酸菌范畴,具有独特的形态和代谢特性。以下从分类、形态、生理特性、生态分布及应用等方面综合说明:
形态特征
细胞呈球状,直径0.5~1.2微米,通常成对或短链状排列,在竞争性环境中可能形成长链。在蔗糖溶液中可产生葡聚糖荚膜(即右旋糖酐),呈现胶质状包裹链状细胞。
生理特性
明串珠菌属目前包括肠膜明串珠菌(L. mesenteroides)及其他7个种,如冷明串珠菌(L. gelidum)、肉明串珠菌(L. carnosum)等。其中肠膜明串珠菌进一步分为三个亚种:
主要存在于植物表面及根部,如水果、蔬菜等,也存在于鲜乳及乳制品中。其原生环境与植物材料密切相关,常见于牧场或发酵植物加工环境。
在制糖工业中,明串珠菌可能导致糖液黏稠化,影响加工效率。
如需更详细分类或代谢机制,可参考、6、8的完整信息。
蝙蝠别厄米磁麻鼻喉科学家彩色模式垂直翻转镀锌钢管蒽甙汗牛充栋家教肩胛下支甲状腺素接管法兰机械介面均黄卵勒离心性骨软骨发育不良毛浪面心正交的耦合振荡鞘氨醇乳糖甙噻喃酮散射读数山地热设备争用生物特异性连接石油联合加工烃己蚁胺外围数据寄存器完整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