均黄卵英文解释翻译、均黄卵的近义词、反义词、例句
英语翻译:
【医】 homolecithal egg; isolecithal ovum
相关词条:
1.isolecithalegg 2.homolecithalegg
分词翻译:
均的英语翻译:
all; equal; without exception
黄的英语翻译:
yellow
【医】 flavo-
卵的英语翻译:
egg; nit; ovum; spawn
【医】 egg; germ corpuscle; oo-; Ov.; ova; ovi; ovi-; ovo; ovum
专业解析
均黄卵(Isolecithal Egg)是发育生物学和胚胎学中的一个专业术语,指卵黄(yolk)在卵细胞质中均匀分布的一种卵子类型。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核心定义与特征
- 中文名称: 均黄卵
- 英文名称: Isolecithal Egg (或 Homolecithal Egg)
- 核心特征: 卵黄颗粒细小且数量相对较少,均匀分散在整个卵细胞的细胞质中。细胞核通常位于细胞中心位置。
- 对比概念: 与“端黄卵”(Telolecithal Egg,卵黄集中在植物极一端)和“中黄卵”(Centrolecithal Egg,卵黄集中在卵中央)形成鲜明对比。均黄卵的卵裂通常是完全卵裂(Holoblastic Cleavage),即卵裂沟可以贯穿整个卵子。
二、典型代表物种
具有均黄卵的物种通常产卵较少,卵子体积相对较小,卵黄含量不足以支持胚胎发育至高级阶段(常需后续营养供应)。典型代表包括:
- 海胆: 经典的模式生物,其卵子是研究均黄卵发育的范例。
- 文昌鱼: 另一种重要的模式生物,其卵也属于均黄卵。
- 部分哺乳动物(如人类): 严格来说,人类的卵子含有少量卵黄颗粒,且分布相对均匀,可视为次生均黄卵或寡黄卵(Oligolecithal Egg),是均黄卵的一种特化形式。
- 部分腔肠动物(如水螅)、棘皮动物(如海星)等无脊椎动物。
三、发育生物学意义
均黄卵的结构决定了其特定的发育模式:
- 卵裂方式: 由于卵黄分布均匀,卵裂时不受卵黄阻碍,通常进行完全均等卵裂(如海胆)或完全不等卵裂(如文昌鱼、部分两栖类),卵裂沟能完全分割细胞质。
- 囊胚形成: 卵裂后形成的囊胚(Blastula)通常是一个有腔囊胚(Coeloblastula),即由单层细胞围绕一个中央腔组成。
- 原肠作用: 在原肠作用(Gastrulation)过程中,细胞通过内陷、内卷等方式迁移,形成原肠胚(Gastrula)的三个胚层。
四、权威定义参考
- 《发育生物学》(Developmental Biology)教科书: 这是胚胎学领域的标准教材,如 Scott F. Gilbert 所著的版本,明确定义了均黄卵及其发育特征。其描述强调卵黄的均匀分布及其对卵裂模式的决定性作用 。
- 《中国大百科全书》生物学卷: 对“均黄卵”词条有科学定义,指出其特点是“卵黄粒均匀分散在细胞质中” 。
- 国家生物技术信息中心(NCBI)相关词条: NCBI 的在线资源(如 MeSH 术语库或基因与疾病相关条目背景介绍)在描述模式生物(如海胆、文昌鱼)的早期发育时,会明确提及它们的卵属于均黄卵类型 。
均黄卵是指卵黄颗粒细小且均匀分布于整个细胞质中的卵子类型,常见于海胆、文昌鱼等模式生物及部分哺乳动物。其核心特征是导致完全卵裂和有腔囊胚的形成,是研究早期胚胎发育机制的重要模型。该术语在经典发育生物学教材和权威百科全书中均有明确定义。
网络扩展解释
均黄卵是生物学中描述卵黄分布的术语,其定义和特点可通过以下方面解释:
1. 定义
均黄卵指卵黄含量较少且均匀分布在细胞质中的卵类型。这类卵属于少黄卵(卵黄含量低)的细分类型,与端黄卵(卵黄集中)或中黄卵(胞质环绕卵黄)形成对比。
2. 主要特点
- 分布均匀:卵黄颗粒分散在整个卵细胞中,无明显区域集中。
- 发育模式:因卵黄少且均匀,胚胎早期分裂为全裂(整体分裂),如文昌鱼的卵裂方式。
3. 代表性动物
- 哺乳动物:包括人类的卵细胞,尽管体积小但符合均黄卵特征。
- 文昌鱼:典型均黄卵代表,常用于胚胎学研究。
备注:部分资料提到双壳类软体动物也属于此类,但可能与不同分类标准有关,建议结合更多权威文献确认。
如需进一步了解卵黄分类(如端黄卵、中黄卵),可参考生物学教材或胚胎学资料。
分类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