闭塞性心包炎英文解释翻译、闭塞性心包炎的近义词、反义词、例句
英语翻译:
【医】 obliterans pericarditis
分词翻译:
闭塞的英语翻译:
obturate; obstruction; obturation; occlusion
【化】 block
【医】 emphraxis; obliteration; obtunration; occlusio; occlusion
心包炎的英语翻译:
【医】 pericarditis
专业解析
闭塞性心包炎 (Constrictive Pericarditis) 是一种因心包(包裹心脏的双层囊状结构)发生慢性炎症、增厚、纤维化或钙化,导致其失去弹性,进而严重限制心脏舒张期充盈功能的心脏疾病。其核心病理特征在于僵硬的心包像“盔甲”一样束缚心脏,阻碍心室在舒张期充分扩张和接纳血液。
一、核心病理特征与机制
- 心包增厚与僵硬:慢性炎症(如结核性、病毒性、心脏术后、放射性、特发性等)导致心包膜显著增厚、纤维化,并可能发生钙化,失去正常的柔顺性 。
- 心室舒张受限:僵硬的心包限制了心脏在舒张期的扩张能力。这使得:
- 心室充盈受阻:血液难以在舒张期充分流入心室。
- 心室间依赖性增强:左右心室充盈相互影响更明显(一室充盈增加会显著挤压另一室空间)。
- 舒张压均等化:心脏各腔室(左右心室、左右心房)及胸腔大血管(如肺动脉楔压)在舒张末期的压力趋于接近或相等,这是区别于限制型心肌病的关键血流动力学特征。
二、临床表现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症状主要由体循环和肺循环淤血引起,与右心衰竭表现相似:
- 体循环淤血:下肢水肿、腹水(常较严重且顽固)、肝肿大伴压痛(可导致心源性肝硬化)、颈静脉怒张(特征性表现为吸气时颈静脉充盈更明显,即Kussmaul征)。
- 肺循环淤血:活动后呼吸困难、端坐呼吸(相对较少见或程度较轻于左心衰竭)。
- 心输出量降低:乏力、疲倦、消瘦。
- 体征:心尖搏动减弱或消失,心音遥远,可闻及舒张早期心包叩击音(因心室充盈突然受限产生),部分患者可触及心包钙化。
三、诊断依据 (Diagnostic Criteria)
诊断需结合临床表现、影像学及血流动力学检查:
- 影像学检查:
- 胸部X线:心影大小可正常或轻度增大,可见心包钙化影(特异性高但非必需)。
- 超声心动图:可见心包增厚、钙化;心室舒张受限表现(如室间隔抖动、舒张期心室充盈突然停止);下腔静脉扩张且呼吸变异度减小。组织多普勒显示二尖瓣环舒张早期运动速度e'通常正常或增高(区别于限制型心肌病的e'减低)。
- 心脏CT/MRI:是评估心包厚度、钙化及解剖结构异常(如增厚部位)的金标准,可清晰显示心包增厚(通常>3-4mm)和钙化。
- 血流动力学检查(心导管):确诊的金标准。特征性表现为:
- 左右心室舒张末压升高(常>25mmHg)且差值<5mmHg。
- 左右心室舒张末压、肺动脉舒张压、肺动脉楔压及右房压在舒张末期趋于均等(差值通常≤5mmHg)。
- 心室压力曲线呈“平方根征”(√ ̄)或“下陷-高原征”(dip and plateau pattern),即舒张早期压力快速下降后呈平台状升高。
- 右房压力曲线呈“M”或“W”形,X和Y降支明显加深。
四、治疗原则 (Treatment Principles)
心包切除术是唯一可能治愈的方法,旨在切除增厚、钙化的心包壁层和脏层,解除对心脏的束缚:
- 手术适应症:确诊且有症状的患者应尽早手术,尤其在发生不可逆的心肌萎缩或严重器官(如肝脏)损害前。
- 手术风险:手术难度大、风险高,围术期死亡率与术前心功能状态及术者经验相关。
- 围术期管理:术前需积极控制心力衰竭症状(利尿剂)和病因(如抗结核治疗);术后需密切监护,部分患者心功能改善可能延迟数月。
- 内科治疗:主要用于术前准备或无法手术的患者,目标是缓解充血性心力衰竭症状(如利尿剂),无法根治疾病。
参考资料:
- 葛均波, 徐永健, 王辰. 《内科学》(第9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 (权威教材,涵盖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标准)
- UpToDate临床顾问: Constrictive pericarditis. (国际权威循证医学资源,提供最新诊疗进展和详细血流动力学机制)
-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 心包疾病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国内权威学术机构发布的诊疗规范)
网络扩展解释
闭塞性心包炎,又称缩窄性心包炎,是一种由慢性炎症导致的心包增厚、粘连或钙化,进而限制心脏舒张和收缩功能的疾病。以下是综合相关医学资料后的详细解释:
1.定义与病理机制
闭塞性心包炎是心包慢性炎症(如结核性感染)反复发作后,心包组织发生纤维化、粘连甚至钙化,使心脏被坚硬的心包包裹,无法正常舒张和充盈。这一过程属于“机化修复”的结果,即炎症或损伤后通过纤维化、溶解和吸收实现组织修复。
2.病因与高危因素
- 主要病因:结核性心包炎是最常见的诱因,其他可能包括细菌感染、心脏手术或放射性治疗后的并发症。
- 高危人群:结核病高发地区人群、免疫功能低下者或存在慢性炎症患者。
3.临床表现与危害
- 典型症状:呼吸困难、颈静脉怒张、肝大、下肢水肿等循环障碍表现。
- 严重并发症:
- 大量心包积液可能导致猝死;
- 长期心脏受压引发心律失常、心力衰竭;
- 全身代谢异常(如低蛋白血症)。
4.诊断与治疗
- 诊断方法:心脏彩超(观察心包厚度及心脏活动)、X线片(检测钙化)、CT或MRI。
- 治疗方案:
- 手术:心包剥离术是首选,早期手术可显著改善预后;
- 药物:针对结核病因需长期抗结核治疗,辅以利尿剂、强心药缓解症状。
5.预后与注意事项
若未及时治疗,疾病呈进行性加重,可能因多器官衰竭或严重并发症死亡。术后患者需定期随访,监测心功能恢复情况,并避免过度劳累。
提示:以上内容综合了多个权威医学来源,如需更详细的诊疗建议,请咨询专业医生或参考原文链接。
分类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览...
布路门奥氏试验场地沉降典型牙槽脓肿多关键字组织副警长关节镜检查龟标甲基吡咯啉记在边页的锯齿状球菌苛性杆剂兰逊氏吡啶银染色法肋外侧区里膜组织临时结算日漏泄电流面向计算机的语言磨粉机屈曲过度人工抗原乳糜小体筛窦开放术生理性散光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生长促乳素数字序列斯卡帕氏神经节藤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