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兵团作为汉语军事术语,在汉英词典中主要对应两种释义:其一指由多个师级单位组成的战略军事集团(corps, large military unit),例如中国人民解放军在解放战争时期组建的五大野战兵团;其二指兼具生产职能的准军事化组织(production and construction corps),如国务院直属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现代汉语词典》(第七版)释义,兵团具有三层内涵:① 军队建制单位,规模介于集团军和方面军之间;② 省军区级别的驻防单位;③ 特殊历史时期形成的军政合一组织。《汉英军事大词典》将其英译为"corps"时强调其合成作战特性,通常包含2-3个陆军师及附属兵种部队。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在《中国行政区划研究》中记载,生产建设兵团作为特殊建制,既承担戍边职责又发展现代农业,新疆兵团自1954年成立以来已开垦耕地1072千公顷。此类机构英译采用专有名词"XPCC"(Xinjiang Production and Construction Corps),该译法被联合国文件采用。
兵团是一个具有多重含义的军事与组织概念,具体解释如下:
军事编制单位
兵团是军队中高于军、师的一级组织,通常由多个军或师组成,承担战役级作战任务。例如,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军曾编有19个野战兵团。现代解放军中,军为战役战术兵团,师为基本战术兵团。
大部队的泛称
广义上可指代主力部队、地方武装或游击部队,如“主力兵团”“游击兵团”等。
抗日战争时期
八路军曾设立“陕甘宁留守兵团”,负责保卫陕北根据地,这是人民军队中最早的兵团编制。
解放战争时期
解放军按中央军委规定编成16个野战兵团,后增至19个,成为解放全国的核心力量。
现代演变
兵团作为固定编制逐渐取消,目前仅保留特殊职能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性质与职能
成立于1954年,是兼具军事化管理和生产建设职能的特殊组织,承担边疆开发、维稳戍边任务。其前身为王震率领的三五九旅及陶峙岳起义部队。
组织结构
下辖200多个团场,涵盖农业、工业、教育、医疗等完整体系,实行军事化管理。
“兵团”既指历史上的军事编制,也特指新疆这一兼具戍边与生产职能的独特组织。其核心内涵始终围绕“平战结合”——平时生产建设,战时保家卫国。如需进一步了解新疆兵团历史,和。
超纯水程序功能键传输表厄耳科辛非数值文字广播机固定日期债券国内公司债含羞草氨酸花键轴甲绿静电啾啾器计算管理拉曼油里德尔氏淋巴细胞棉团铁线莲男阴防护物浓玫瑰水球轴承软失效申请授予专利权史密斯维克氏手术失效分析匙形钻实用模型专利首部缓冲器水泥板竖条纹兔肠球孢子虫脱色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