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系统互连英文解释翻译、开放系统互连的近义词、反义词、例句
英语翻译:
【计】 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 OSI
相关词条:
1.opensysteminterconnection(OSI)
分词翻译:
开放系统的英语翻译:
【计】 open system
互连的英语翻译:
【计】 IC; interconnection; interlinkage; interlinking
专业解析
开放系统互连(Open Systems Interconnection,OSI)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于1984年提出的网络通信参考模型,旨在为不同厂商的计算机系统提供统一的互连标准。该模型将通信过程抽象为七层结构,每一层定义特定的功能与协议,通过分层实现模块化设计与跨平台兼容性。
七层架构与技术内涵
- 物理层(Physical Layer):通过物理介质传输比特流,定义电气特性与接口标准,例如电缆类型、信号电压等。
- 数据链路层(Data Link Layer):提供节点到节点的可靠传输,包含帧同步、差错控制(如CRC校验)和流量控制(如滑动窗口协议)。
- 网络层(Network Layer):实现端到端的数据路由与寻址,核心协议包括IP协议和路由算法(如OSPF)。
- 传输层(Transport Layer):确保端到端数据完整性,提供流量控制(如TCP滑动窗口)与错误恢复机制(如重传)。
- 会话层(Session Layer):管理通信会话的建立、维护与终止,支持同步检查点恢复。
- 表示层(Presentation Layer):处理数据格式转换(如ASCII与EBCDIC)、加密(如SSL/TLS)与压缩(如LZW算法)。
- 应用层(Application Layer):面向用户提供网络服务接口,典型协议包括HTTP、FTP和SMTP。
标准化价值与行业影响
OSI模型通过分层解耦降低了系统开发复杂度,其理论框架被RFC 1122等国际标准引用,成为网络协议设计的核心范式。尽管实际应用中TCP/IP协议栈更为普及,但OSI的术语体系(如“三层交换机”“七层防火墙”)仍是网络设备分类的通用标准。
参考资料:ISO/IEC 7498-1:1994标准文档、IEEE Xplore通信协议论文库、NIST SP 500-322技术指南。
网络扩展解释
开放系统互连(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 OSI)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制定的网络通信参考模型,旨在通过标准化协议实现不同计算机系统的互联互通。以下是其核心要点:
1.定义与目的
- 开放:指遵循OSI标准的系统可与全球其他符合该标准的系统通信,实现技术无关性。
- 互连:通过统一协议将异构系统连接,支持信息交换、资源共享和分布式处理。
2.OSI模型特性
- 分层架构:分为7层,每层独立完成特定功能,上层依赖下层服务(如物理层处理硬件传输,应用层提供用户接口)。
- 标准化框架:定义了通信规则抽象结构,而非具体实现细节,确保协议扩展性和兼容性。
- 对等通信:相同层实体通过协议交互(如两台设备的传输层直接对话)。
3.七层结构及功能
层次 |
功能简述 |
典型协议/设备 |
物理层 |
传输比特流,定义电气/物理特性 |
网线、集线器 |
数据链路层 |
数据帧传输与错误校验 |
交换机、MAC地址 |
网络层 |
路由选择与逻辑寻址 |
IP协议、路由器 |
传输层 |
端到端连接与流量控制 |
TCP、UDP |
会话层 |
建立/维护/终止会话 |
NetBIOS |
表示层 |
数据格式转换与加密/压缩 |
JPEG、ASCII、SSL |
应用层 |
用户接口与网络服务 |
HTTP、FTP、SMTP |
4.意义与局限性
- 意义:解决了早期网络互不兼容的问题,为现代互联网协议(如TCP/IP)奠定了基础。
- 局限性:实际应用中七层模型过于复杂,TCP/IP四层模型更广泛采用,但OSI仍作为理论教学工具。
如需更完整的OSI协议交互示例或技术标准细节,可参考ISO官方文档或网络通信教材。
分类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览...
艾克赫斯特氏型半ж尿保险凭单补偿年金初级产品定期交易多任务管理二脲丙二酸分享利润含两个铅原子的磺胺萘醌回归热会员组织劫持飞机痉挛性麻痹寄生足螨列入表定运费的货物螺旋泵纳夫济格氏试验脑脊膜热偏癖偏重前角蛋白前台调度程序热变换器渗透学身先士卒市场周转额四硫氰基二氨合铬酸天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