均相膜电极英文解释翻译、均相膜电极的近义词、反义词、例句
英语翻译:
【化】 homogeneous membrane electrode
分词翻译:
均相的英语翻译:
【化】 homogeneous phase
膜电极的英语翻译:
【化】 membrane electrode
专业解析
均相膜电极(Homogeneous Membrane Electrode)是一种电化学传感器,其核心特征在于其离子选择性膜由单一、均匀的化学物质构成。这类电极主要用于检测溶液中特定离子的活度(浓度),工作原理基于膜相与待测溶液之间的离子交换平衡产生的膜电位。
以下是其详细解释:
-
定义与核心特征:
- 均相膜:指电极的敏感膜是化学组成均匀一致的材料,通常是一种固态离子导体或特定化合物。这与由多种材料混合或分散在惰性基质中构成的非均相膜(Heterogeneous Membrane)形成鲜明对比。
- 电极:在此语境下,指离子选择性电极(Ion-Selective Electrode, ISE)的一部分。均相膜电极是ISE的一种重要类型。
- 工作原理:当电极浸入待测溶液时,膜相中可迁移的离子(通常是待测离子的反离子或与待测离子能发生交换的离子)在膜/溶液界面处与溶液中的待测离子发生选择性交换或迁移,建立起一个与待测离子活度相关的膜电位。该膜电位与参比电极电位结合,构成电池电动势,遵循能斯特方程(Nernst Equation),从而可计算出待测离子的活度。
- 能斯特方程:
$$
E = E^0 pm frac{RT}{nF} ln a_i
$$
其中 $E$ 是电池电动势,$E^0$ 是标准电位,$R$ 是气体常数,$T$ 是绝对温度,$n$ 是待测离子的电荷数,$F$ 是法拉第常数,$a_i$ 是待测离子 i 的活度。± 符号取决于待测离子是阳离子(+)还是阴离子(-)。
-
典型示例:
- 氟离子选择性电极:这是最经典、应用最广泛的均相膜电极。其敏感膜由掺有Eu²⁺(或Ca²⁺)的氟化镧(LaF₃)单晶构成。氟离子(F⁻)是膜中可迁移的离子。该电极对F⁻具有极高的选择性。
- 硫化银电极:敏感膜由硫化银(Ag₂S)压片或单晶制成。银离子(Ag⁺)是膜中的电荷载体。该电极对Ag⁺有响应,同时由于S²⁻的存在,也对S²⁻有响应(通过溶解平衡)。它也是构成卤素离子(Cl⁻, Br⁻, I⁻)和氰根离子(CN⁻)等电极的基础(这些电极常被称为非均相膜电极,但核心敏感材料仍是Ag₂S)。
- 玻璃电极(pH电极):虽然常单独分类,但其核心的pH敏感玻璃膜(通常由SiO₂基质掺入Na₂O和CaO等构成)在微观尺度上可视为一种均相材料。H⁺离子在膜表面的水化层进行离子交换是响应基础。
-
优点:
- 高选择性:对于设计良好的均相膜(如LaF₃),对目标离子通常具有非常高的选择性。
- 响应快速:离子在均相固态材料中的迁移通常较快。
- 稳定性好:固态晶体或玻璃膜通常具有较好的化学和机械稳定性。
- 检测限低:尤其适用于低浓度离子的检测。
-
应用领域:
- 环境监测(如水质氟含量检测)
- 工业过程控制
- 生物医学分析(如血清、尿液离子检测)
- 食品与饮料分析
- 地质与土壤分析
-
英文术语对照与解释:
- 均相膜电极:Homogeneous Membrane Electrode
- Homogeneous: 均质的,同质的。强调膜的化学组成是单一、均匀的。
- Membrane: 膜。指具有离子选择性的关键部件。
- Electrode: 电极。在此特指离子选择性电极。
- 同义或相关术语:
- Crystalline Membrane Electrode: 晶体膜电极。这是均相膜电极中最主要的类型,因为许多均相膜是单晶或多晶固体(如LaF₃, Ag₂S)。
- Solid-State Electrode: 固态电极。广义上包含均相膜电极(晶体膜)和非均相膜电极(如分散在聚合物中的晶体粉末膜)。但在许多语境下,Solid-State ISE 特指以固态晶体为敏感膜的电极。
- Ion-Selective Electrode (ISE) with Homogeneous Membrane: 带有均相膜的离子选择性电极。这是最完整的描述。
权威参考来源:
- 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 (IUPAC): IUPAC 是化学命名的最高权威机构,其发布的术语建议(如“Compendium of Analytical Nomenclature”)定义了电化学传感器,包括离子选择性电极及其膜类型的分类(均相膜、非均相膜)。来源: IUPAC官网术语文件。
- 分析化学领域经典教材:
- Skoog, D. A.; Holler, F. J.; Crouch, S. R. Principles of Instrumental Analysis。 这类教材在“电化学分析法”章节会详细介绍离子选择性电极的原理、类型(包括均相膜电极如氟电极、硫化银电极)和能斯特方程的应用。来源: 主流分析化学教材。
- Bard, A. J.; Faulkner, L. R. Electrochemical Methods: Fundamentals and Applications。 这本电化学经典著作对电极过程,包括膜电位产生的理论基础有深入阐述。来源: 电化学领域权威教材。
- 离子选择性电极专业制造商的技术文档: 如Thermo Fisher Scientific (Orion), Mettler Toledo, Hach 等公司在其特定离子电极(尤其是氟离子电极)的产品说明书或应用指南中,会明确描述其电极类型为“固态晶体膜电极”或“均相膜电极”,并解释其工作原理和特性。来源: 主要电化学仪器制造商官网。
- 学术期刊综述与专著:
- Buck, R. P.; Lindner, E. Recommendations for Nomenclature of Ion-Selective Electrodes. Pure Appl. Chem.1994, 66 (12), 2527–2536。 这篇IUPAC支持的文章详细讨论了ISE的命名法,包括膜的分类。来源: IUPAC期刊 Pure and Applied Chemistry。
- Bakker, E.; Pretsch, E. Modern Potentiometry. Angew. Chem. Int. Ed.2007, 46 (30), 5660–5668。 这篇综述涵盖了现代电位分析法,包括各类ISE的原理和发展。来源: 权威化学期刊 Angewandte Chemie。
网络扩展解释
均相膜电极是离子选择性电极的一种类型,其核心特点是膜材料为单一均匀的化学物质。以下是详细解释:
1. 定义与结构
- 均相膜:指电极的敏感膜由单一化学物质构成,材质均匀且无基质分散。例如:
- 晶体膜:如氟离子选择性电极(LaF₃单晶膜)。
- 均质聚合物膜:某些特定离子载体均匀分散在疏水聚合物中形成的膜。
2. 工作原理
- 基于膜与溶液间的离子交换,产生膜电位。当电极浸入溶液中时,膜内可迁移的离子(如LaF₃中的F⁻)与溶液中目标离子(F⁻)发生交换,形成电位差。
- 根据能斯特方程,电位(E)与目标离子活度(a)相关:
$$
E = text{常数} + frac{RT}{nF} ln a
$$
3. 特点
- 高选择性:膜材料仅对特定离子敏感(如LaF₃膜仅响应F⁻)。
- 响应速度快:因离子在均质膜中的迁移速率高。
- 稳定性好:单一材料结构不易受环境干扰(如温度、pH)。
- 典型应用:检测F⁻、Cl⁻、CN⁻等,常见于水质分析、工业流程监控。
4. 与非均相膜电极的区别
- 非均相膜电极:活性物质分散在惰性基质(如硅橡胶、石蜡)中,例如以Ag₂S为基质的硫离子电极。
- 关键差异:均相膜电极的活性物质自身构成膜,而非分散在载体中。
5. 注意事项
- 使用中需避免膜表面污染或划伤,否则会导致灵敏度下降。
- 需根据待测离子调整溶液pH(如氟电极需pH 5-7)。
若需进一步了解具体电极的构造或应用场景,建议参考电化学分析教材或离子选择性电极的专著。
分类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览...
参与共同市场的国家产硷杆菌单色灵敏度多级鼓风机多粘菌素返老还童学说孵化法高温浴格式转换鼓室内的行政通才环氧物酶价格标准角膜软化经耳道隐窝切开术计算数学纠缠不清的问题菌学脉动效应牛磺胆酸硼聚合物羟甲环己乙酸钠洒脱的声光晶体实体储存形式尸体面模挑剔的人脱氢表雄甾酮外共生现象魏特布雷希特氏韧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