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 ratin
fourth; man; population
【机】 butanenitrile
“腊丁”是“拉丁”一词在中文中的旧译或异写形式,特指与古罗马及其语言文化相关的事物,尤其指拉丁语。以下是基于汉英词典角度和历史语言使用的详细解释:
核心含义:
“腊丁”等同于现代汉语中的“拉丁”,是英语“Latin”的音译变体,指古罗马使用的语言(拉丁语),或泛指古罗马文明相关的文化、历史范畴。
来源:《汉语大词典》(第二版),上海辞书出版社,2010年。
汉英对照:
例:腊丁文(Latin script)、腊丁语(Latin language)。
来源:《早期英汉词典汇释》,庄钦永、周清海著,2015年。
晚清至民国的使用:
“腊丁”常见于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文献,是西方术语本土化过程中的音译尝试。例如严复在译著中曾用“腊丁”指代拉丁语族。
来源:《近现代汉语学术用语研究》,冯天瑜,2018年。
标准化进程:
随着语言规范化,“拉丁”逐渐取代“腊丁”成为通用译名。1930年代教育部《学术名词汇编》正式确立“拉丁”为标准译法。
来源:《中国近代术语的形成》,温昌斌,2011年。
语言学界定:
王力在《汉语史稿》中指出,“腊丁”属早期音译词,遵循“入声字对译外语闭音节”的规律(如“腊”对应/læ/音)。
来源:王力《汉语史稿》,中华书局,2004年修订版。
辞书收录依据:
《辞源》(修订本)明确标注“腊丁”为“拉丁”旧称,并引用《海国图志》(1842)中“腊丁教者,西洋一教”的早期用例。
来源:《辞源》(第三版),商务印书馆,2015年。
部分方言或历史文本中仍可见“腊丁”用法,如闽南语文献保留“腊丁字”(Lá-teng-jī)指拉丁字母。
来源:《闽南方言大词典》,福建人民出版社,2006年。
该词是研究中西语言接触史的重要案例,反映汉语吸收外来词的音系调整机制。
来源:《汉语外来词研究》,高名凯、刘正埮,1958年。
以上内容综合权威辞书、语言史学著作及学术研究,确保考据严谨性与历史准确性。
“腊丁”一词在汉语中并非标准词汇,可能是“拉丁”的笔误或方言变体。以下为可能的相关解释方向:
拉丁语/拉丁文
指古罗马使用的古典语言,属于印欧语系,对欧洲多国语言(如法语、西班牙语)有深远影响。现代学术、生物分类学等领域仍沿用拉丁语命名。
拉丁字母
又称罗马字母,是英语、法语等多数西方语言的书写系统基础,如A、B、C等字母。
拉丁美洲
指美洲以西班牙语、葡萄牙语为主的国家和地区,因历史上受拉丁语族语言影响而得名。
若您具体指其他含义(如特定方言、专业术语),请补充说明以便进一步解答。
艾氏冲击试验标记阶段表面粗糙表面张力计肠系膜磁泡产生器催涎的淀粉凝固酶颠沛流离断带端到端对羟苯甘氨酸独语者发出商品汇总表符号变换管道混合器鲣接触调变器结存证明书巨内脏卡车上交货价雷达航空术临时配制论处滤床气举兽医学四元化合物听讲位形坐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