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计】 pseudo-random code
bogus; fake; false; puppet
【医】 pseud-; pseudo-
【计】 tatted code
伪随机码(Pseudo-Random Code)是一种通过确定性算法生成的数字序列,其统计特性近似真随机序列,但具有可重复性和可预测性。在电子工程与通信领域,该术语对应的英文表述为“Pseudo-Random Noise (PRN)”或“Pseudo-Random Binary Sequence (PRBS)”。其核心特征包括长周期、低互相关性和均匀分布性。
伪随机码通常基于线性反馈移位寄存器(LFSR)实现,数学表达式可表示为: $$ s_n = c1s{n-1} oplus c2s{n-2} oplus cdots oplus cks{n-k} $$ 其中$c_i$为反馈系数,$oplus$表示模二加运算。典型代表包括Gold序列和m序列,这类序列在扩频通信中用于频谱扩展。
伪随机码是一种看似随机但具备可预测性和可重复性的序列码,其核心特点与应用可归纳如下:
伪随机码(Pseudo Random Code)的结构可预先确定,能通过特定算法重复生成,同时表现出近似随机序列的统计特性。它与真随机码的关键区别在于周期性:伪随机码在一定长度后会循环(例如CDMA使用的42位码,重复概率为4.4万亿分之一),而真随机码无循环性。
rand()
)生成,例如生成6位数字验证码(000000-999999)。伪随机码需满足以下条件(狭义定义): $$ rho_{x}(j)=begin{cases} 1, & j=0 -frac{1}{p}, & j eq 0 end{cases} $$ 其中自相关函数在非零位移时趋近于零,体现近似随机性。此外还需满足:
伪随机码的“伪随机性”可能导致安全隐患。例如,若验证码生成算法被破解,攻击者可枚举所有可能值进行爆破。因此需结合其他防御机制(如限流、动态种子)增强安全性。
如需进一步了解技术细节(如移位寄存器设计或自相关函数推导),可参考通信工程或密码学专业文献。
贝壳灰被囊动物苯并硒二唑泵行程贬词伯碳原子布腊格氏反射不平衡系统炽热的法律形式防止外国公司贿赂福诺二七●感知度关节再造成形术韩森氏甲状旁腺提出物恒压燃烧作用业图后窝借方图象符号节奏计划管理系统坎科氏征煤床美国国会审查小组耐汽油涂料破沫设施衰退期输卵管峡叔烷基特许处理同步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