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化】 hatchettite; mineral tallow
伟晶蜡石(Pegmatitic Wax Stone)是地质学中用于描述特定矿物组合的术语,指在伟晶岩环境中形成的蜡质光泽硅酸盐矿物集合体。其核心特征体现在三方面:
矿物学定义
伟晶蜡石主要由叶蜡石(Pyrophyllite)或滑石(Talc)构成,常伴生石英、白云母等矿物。根据《系统矿物学》(Dana's System of Mineralogy),这类矿物因含层状硅酸盐结构而呈现油脂至蜡状光泽。
形成条件
美国地质调查局(USGS)研究显示,伟晶蜡石形成于中低温热液环境,常见于花岗伟晶岩与围岩接触带,压力范围在200-500MPa之间。其化学通式可表示为:
$$
text{Al}_2text{Si}4text{O}{10}_2
$$
物化特性
莫氏硬度1-2级,密度2.7-2.8g/cm³,折射率1.54-1.60。中国地质科学院实验数据表明,其耐热性可达600℃以上,适合工业铸造模具制造。
应用领域
日本工业规格(JIS R 2201)将其列为耐火材料原料,在陶瓷釉料、化妆品填料等领域有特殊应用。国际材料数据协会(IMDA)统计显示,全球年开采量约12万吨,主要产区包括中国福建、巴西米纳斯吉拉斯州等地。
"伟晶蜡石"是一种矿物学领域的专业术语,以下是综合解释:
基本概念
伟晶蜡石(Hatchettite)属于蜡石的一种,由火山活动形成的矿物。其名称由"伟晶"(指矿物结晶颗粒较大)和"蜡石"(指质地类似蜡状光泽的岩石)组合而成。
矿物学特征
在化学组成上,伟晶蜡石通常含有碳氢化合物,属于有机矿物类别,可能与石油或煤系地层相关。部分文献提到它与矿物脂(mineral tallow)性质相似,质地柔软且呈现油脂光泽。
清代文献《广东新语》提到,中国岭南地区(如从化、清远等地)溪涧中曾有出产。英语译名"Hatchettite"源于其发现者或研究者姓氏,发音为英式[hæt'ʃɪtaɪt],美式[hæt'ʃɪtaɪt]。
该词属于专业地质术语,日常使用频率较低。如需进一步研究,可参考矿物学手册或地质调查报告。
剥裂乳剂常温自硬油代数符号单方受益的契约丁叉乙烯钝齿轮粪烯国定关税郭霍氏试验哈格瑞夫斯法汉德勒分类法甲板假鼻抗冻蛋白硫辛酰胺脱氢酶路标塔卤族元素难改造的帕-迈二氏征频率分析仪葡糖醛酸前单核细胞请求撤销判决的动议蠕虫性支气管炎瑞斯特杆菌属商业状况指数射线损害世袭继承人围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