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英词典

万国公法英文解释翻译、万国公法的近义词、反义词、例句

英语翻译:

【法】 law of nations

分词翻译:

万的英语翻译:

a great number; by all means; myriad; ten thousand
【医】 myria-

国的英语翻译:

country; nation; national; state

公法的英语翻译:

public law
【经】 public law

专业解析

"万国公法"是19世纪中国对西方国际法(International Law)的经典译称,这一概念最早由美国传教士丁韪良(W.A.P. Martin)在1864年翻译亨利·惠顿《国际法原理》时确立。作为中国第一部系统引进的国际法著作,《万国公法》的译介标志着近代中国融入国际法律体系的起点,其核心内涵包含三方面:

  1. 主权平等原则:确立国家无论大小强弱均享有独立主权的法律基础,突破了传统朝贡体系下的等级观念。丁韪良通过"公法"概念,强调国际交往应遵循"各国皆有自护之权"的准则(《万国公法》卷一)。

  2. 条约法律效力:系统阐释国际条约的签订程序与履行约束力,为中国处理《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等涉外事务提供法理依据。哈佛大学历史系教授柯文指出,该译本直接影响了晚清外交官运用国际法维护权益的实践。

  3. 战争法规体系:界定宣战程序、中立国权利义务及战俘待遇等规范,补充了传统兵学著作中缺失的战争伦理维度。英国剑桥大学典藏档案显示,1884年中法战争期间,清廷曾援引《万国公法》条款与法国交涉。

这一跨文化译作在术语建构上颇具创造性,如将"sovereignty"译为"自主之权","neutrality"作"局外中立",形成的中西概念对译体系被《牛津汉英法律词典》列为19世纪重要法学术语来源。当前联合国法律图书馆仍藏有同治三年同文馆初刻本,其数字化版本可通过联合国法律文献数据库检索。

网络扩展解释

万国公法是近代中国对国际法的早期译称,现多称“国际公法”或“国际法”。以下是其详细解释:

一、基本定义

万国公法是调整主权国家之间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关系的法律准则总称。其核心特点包括:

  1. 主体为国家:权利义务承担者主要是主权国家,而非个人或组织;
  2. 来源多元:包括国际条约、惯例及国际组织决议;
  3. 无统一执行机构:依赖各国协商制定与执行。

二、内容与结构

以惠顿所著《万国公法》为例(1864年丁韪良汉译版),全书分为四卷:

三、历史背景与在华传播

四、现代意义

万国公法奠定了国际法基础,其原则如国家主权平等、互不干涉内政等仍是当代国际关系基石。尽管早期版本存在时代局限性,但它推动了中国近代外交观念转型,并为国际法体系发展提供了重要参考。

万国公法既是历史概念,也是国际法的雏形,反映了近代中西文化碰撞下的法律与外交变革。

分类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览...

赤根驱虫草迭代子句骶髂前韧带窦比氏线耳过小访问路径光化降解红宝石激光器环化环化化一讯号缴回具体形式开始指令咳必清链间氢键伦廷麻蝇脑活动判定支持皮带速度破产法切记倾转浇铸软骨形成的三甘醇辛酸癸酸酯山蓼十分之一效度湿压缩受精膜随意复合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