嗜碘阿米巴属英文解释翻译、嗜碘阿米巴属的近义词、反义词、例句
英语翻译:
【医】 Iodamoeba
分词翻译:
嗜的英语翻译:
be addicted to; indulge in
【法】 addicted
碘的英语翻译:
iodine
【化】 iodonium
【医】 I; iodine; iodum
阿米巴属的英语翻译:
【医】 Amoeba; Loeschia
专业解析
嗜碘阿米巴属(Iodamoeba)是原生动物门肉足鞭毛虫纲内阿米巴目中的一个属,主要寄生于人类和灵长类动物的大肠内。以下是该属的详细解释:
1. 属名释义与分类地位
- 中文名: 嗜碘阿米巴属。名称源于其包囊内含有一个显著的特征性结构——嗜碘泡(iodophilic vacuole),该结构可被碘染液染成深棕色。
- 英文名: Iodamoeba。由希腊词根 "io-" (碘) 和 "amoeba" (阿米巴) 组合而成,同样指代其包囊内对碘有亲和性的空泡。
- 分类: 属于真核生物域 (Eukaryota) > 原生动物界 (Protozoa) > 肉足鞭毛虫亚界 (Sarcomastigophora) > 肉足虫门 (Sarcodina) > 根足总纲 (Rhizopoda) > 阿米巴纲 (Lobosea) > 内阿米巴目 (Entamoebida) > 内阿米巴科 (Entamoebidae)。
2. 主要物种与形态特征
该属的代表种是布氏嗜碘阿米巴 (Iodamoeba butschlii),是人类肠道常见的非致病性共栖原虫。
- 滋养体: 直径约 8-20 微米。运动缓慢,伪足宽大透明。细胞核通常具有一个大的核仁,核仁周围无染色质颗粒,核膜内侧也无或仅有少量染色质粒,这是区别于溶组织内阿米巴的重要特征。
- 包囊: 是该属最易识别的阶段。形状不规则(圆形、椭圆形、三角形等),直径约 5-20 微米。成熟包囊通常只含 1 个细胞核。最显著的特征是存在一个大的、糖原泡形成的嗜碘泡 (iodophilic vacuole),经碘染色后呈深棕色或棕红色,边界清晰。未成熟包囊可能含有 2 个核。拟染色体通常不存在或细小不明显。
3. 生活史与致病性
- 生活史: 与其它肠道阿米巴类似,包括滋养体期和包囊期。滋养体在结肠腔中以细菌为食,进行二分裂繁殖。在不利条件下,滋养体形成包囊随粪便排出体外。人通过摄入被成熟包囊污染的食物或水而感染。包囊在小肠脱囊,释放滋养体定植于大肠。
- 致病性: 布氏嗜碘阿米巴通常被认为是非致病性的共栖原虫。目前没有确切证据表明它会导致人类疾病。其存在通常指示粪便污染或卫生条件不佳。
4. 诊断与鉴别
主要通过粪便涂片镜检诊断。碘染法对于识别包囊内的嗜碘泡具有关键作用,是区分该属与其他肠道阿米巴(尤其是溶组织内阿米巴)的重要依据。其核的特征(大核仁,周围无染色质颗粒)也是鉴别的要点。
参考来源:
- 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 (CDC) - 寄生虫学: CDC 官网提供了关于布氏嗜碘阿米巴的详细形态描述、生活史、诊断和公共卫生信息。 (来源:CDC - Iodamoeba butschlii)
- 临床微生物学手册 (Manual of Clinical Microbiology): 该权威手册包含了对肠道原虫,包括嗜碘阿米巴属的详细分类学、形态学、临床意义和实验室诊断方法的描述。 (来源:Murray PR, et al. Manual of Clinical Microbiology. ASM Press)
- 医学寄生虫学教科书 (Medical Parasitology Textbooks): 如 Markell and Voge's Medical Parasitology 或 Garcia's Diagnostic Medical Parasitology 等标准教科书,均有章节详细介绍嗜碘阿米巴属的生物学特征和诊断要点。 (来源:Garcia LS. Diagnostic Medical Parasitology. ASM Press; Markell EK, et al. Markell and Voge's Medical Parasitology. Elsevier)
网络扩展解释
嗜碘阿米巴属(Iodamoeba)是原生动物门中的一类阿米巴原虫,以下是其详细解释:
1.分类学地位
- 属于内阿米巴类,主要寄生于人和动物体内,与内阿米巴属(Entamoeba)、内蜒属(Endolimax)、脆双核阿米巴属(Dientamoeba)并列。
- 分类层级:原生动物门 → 肉足纲 → 根足亚纲 → 变形虫目 → 内阿米巴科。
2.形态特征
- 滋养体:大小约6-25微米,伪足宽大,胞质含1-2个糖原泡(碘染色呈棕色,故得名“嗜碘”),不吞噬红细胞。
- 包囊:呈不规则卵圆形,直径6-16微米,包囊期糖原泡明显,核仁粗大,外围有浅色微粒环绕。
3.生活史与传播
- 生活史包括滋养体和包囊两阶段。滋养体通过二分裂增殖,包囊随宿主粪便排出,可能通过污染的水或食物传播。
- 与自由生活的阿米巴(如耐格里属)不同,嗜碘阿米巴属主要寄生于宿主肠道,较少引发严重疾病。
4.致病性
- 通常为共栖生物,寄生于人体肠道,致病性较低,偶见轻微腹泻案例。
- 与溶组织内阿米巴(致痢疾)不同,其感染症状较轻,需通过显微镜检查粪便包囊或滋养体确诊。
5.典型物种
- 布氏嗜碘阿米巴(Iodamoeba bütschlii)是代表种,常见于人类和灵长类动物肠道,糖原泡结构是其鉴别特征。
如需更完整的分类或临床信息,可参考医学寄生虫学相关文献或权威数据库。
分类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览...
阿库氯铵冰布赤霉素烷从早到晚第二次货币调整多孔板萃取器方位复原共用区固缩后的含钡洗涤添加剂合成模砂碱性砖颈支寄物间考伯劳过程卡他性口炎莱加尔反应肋棒碱颅颌的铝酸钙-硅酸钙载体冒险分析胚动溶液冷凝液泵声测高度计实习审判斯潘塞氏明线计数池索碳水化物潴留调查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