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身教(shēn jiào)指通过自身的行为举止、道德实践来感化或教育他人,与“言传”相对,强调以身作则的示范作用。其核心内涵是通过行动而非言语传递价值观,是儒家教育思想的重要实践方式。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定义:“用自己的行动做榜样,进行教育。”
英文译法:“teach by personal example; teach others by one's own example” 。
《新世纪汉英大词典》
译作“teach by one's own deeds”,强调行为(deeds)的教育意义,区别于言语教导(preaching)。
孔子提出“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强调领导者需以身作则。后世将“身教”与“言传”并列为教育两大支柱,如《后汉书》载“以身教者从,以言教者讼”。
约翰·洛克在《教育漫话》中指出:“榜样是最有效的教育工具”,与“身教”理念高度契合。
教师需以严谨治学、尊重学生的行为实现“身教”,如陶行知倡导“知行合一”。
父母通过诚信待人、勤俭持家等行为塑造子女价值观,即“孩子是父母的镜子”。
(真正的领导力在于身教而非言传。)
(父母需谨记:身教胜于言传。)
言语教导与行为示范结合,如《庄子·天道》:“语之所贵者意也,意有所随;意之所随者,不可以言传也。” 英文译作“teach by precept and example”(《中华汉英大词典》)。
侧重以自身行为树立标准,英文对应“set an example by one's own conduct”(《牛津汉英词典》)。
结论
“身教”是中国传统教育智慧的结晶,其英文翻译需抓住“行动示范”(teaching by example/deeds)的核心。在跨文化语境中,可结合西方教育学中的“模范作用”(role modeling)理论深化阐释,增强国际理解。
“身教”是一个教育领域的重要概念,指通过自身的行为示范对他人的价值观、行为模式产生引导作用。以下是详细解析:
“身教”强调以行动而非单纯说教进行教育,其核心是以身作则。教育者通过自身言行传递正确的道德准则、行为规范,例如父母在生活中诚实守信,教师在教学中严谨认真,教练在训练中遵守规则。
这一概念可追溯至古代典籍:
“身教”与“言教”形成互补关系: | 对比维度 | 身教 | 言教 | |---------|------|------| | 教育方式 | 行为示范 | 语言传授 | | 影响深度 | 更易内化为价值观 | 侧重知识传递 | | 效果特征 | 潜移默化 | 直接明确 |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在体育教育中,教练通过展示标准动作、比赛中遵守规则等身教行为,能更有效培养运动员的竞技精神。这种教育方式在不同领域具有普遍适用性。
半圈补给口报表程序的生成程序彩色滤光阵列草酸盐结石磁性录音头电枢面积电阻放大器丁苯那嗪丢失总数二亚乙基含胚卵化学需氧量结构化英语询问语言继续保险基于事务的路径选择眶压计六十分之一氯酰胆硷美国电话电报公司偏序规划气味试验燃料进料泵视觉的收缴司法行政官法庭蒜素制剂锁位铁箍瓦耳塔德氏包涵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