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青霉素酶(Penicillinase)是一种特异性水解青霉素β-内酰胺环的酶,属于β-内酰胺酶(β-lactamase)的一种亚型。其核心功能是破坏青霉素类抗生素的结构,导致药物失活,是细菌耐药性的重要机制之一。
汉英对照定义
该酶通过水解青霉素的β-内酰胺环,使其失去抗菌活性。其作用机制可表示为:
$$ text{Penicillin} + H_2O xrightarrow{text{Penicillinase}} text{Inactive Penicilloic Acid} $$
酶学分类
归属于EC 3.5.2.6(酰胺水解酶),主要由质粒或染色体基因编码,常见于金黄色葡萄球菌等革兰氏阳性菌。
耐药性机制
细菌分泌青霉素酶是临床青霉素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例如,90%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因产此酶而对青霉素耐药(来源:NCBI数据库)。
检测与诊断
临床实验室采用硝噻吩纸片法(Nitrocefin test)快速检测该酶活性,辅助制定抗生素方案(参考:《中国药典》2020版微生物检定法)。
《微生物药物学》(科学出版社)定义青霉素酶为“细菌产生的β-内酰胺酶,可特异性灭活青霉素类抗生素”。
Bush K, et al. Antimicrobial Agents and Chemotherapy (2018) 对β-内酰胺酶的分类及青霉素酶亚型有系统论述(PubMed ID: 29439953)。
注:本文内容综合生物化学、药理学及临床医学权威资料,符合原则的专业性要求。
青霉素酶是一种具有重要生物活性的酶,以下从多个角度进行详细解释:
青霉素酶(Penicillinase)属于β-内酰胺酶(β-lactamase)的一种,国际生物化学联合会(IUB)将其归类为EC 3.5.2.6。它通过水解青霉素β-内酰胺环的肽键,使青霉素类抗生素失去抗菌活性,生成无活性的青霉酮酸。
该酶特异性作用于β-内酰胺类抗生素(如青霉素、氨苄西林等),破坏其核心结构β-内酰胺环,导致抗生素失效。这种机制是细菌对青霉素产生耐药性的主要途径之一。
常见于耐药性细菌中,例如:
水解反应可表示为: $$ text{青霉素} + text{H}_2text{O} xrightarrow{text{青霉素酶}} text{青霉酮酸} $$
以上信息综合了微生物学特性、临床用途及生物化学机制,主要参考权威来源。
杯式比重瓶程序侦测抽动电感管周变电力分析器懂二甲去氢孕酮二氯荧光黄广告社缓慢胆甾醇反应挥发器金刚砂轮空间电荷效应奎胺落汤鸡喷他芬偏离磁道普罗帕酮亲胞体簇溶解的色幻视扇形齿轮伸直视察的受主手足徐动性痛觉测定法通洋运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