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机】 rosaniline
rose; rosebush
【医】 Rhodnius prolixus; rosa; Rosa multiflora Thunb.; rose
【建】 aniline
蔷薇苯氨(Rosaniline)是苯胺类碱性染料中的重要代表物质,其英文名称由拉丁语"rosa"(蔷薇)与"aniline"(苯胺)组合而成。该化合物化学名称为三氨基三苯基甲烷氯化物,分子式为C₂₀H₂₀ClN₃,结构式为: $$ ce{(NH2)C6H3-C(C6H4NH2)2^+Cl^-} $$ 在工业应用中,蔷薇苯氨主要用于制造结晶紫、碱性品红等三苯甲烷染料。其染色特性表现为:① 对棉、丝等纤维具有强着色力;② 与单宁酸媒染剂结合可提升色牢度;③ 在微生物学领域用作革兰氏染色试剂成分(Merriam-Webster化学词典)。
国际纯粹与应用化学联合会(IUPAC)将其归类为triarylmethane dye(三芳基甲烷染料),CAS注册号为632-99-5。美国国家医学图书馆PubChem数据库记载,该化合物熔点为185-187℃,在水中的溶解度为50 g/L(25℃)(PubChem CID:11424)。
历史文献显示,蔷薇苯氨最早由德国化学家August Wilhelm von Hofmann于1860年通过苯胺氧化反应合成,该发现推动了合成染料工业的发展(Royal Society of Chemistry Historical Collection)。
“蔷薇苯胺”的正确英文为rosaniline,中文也译作“玫苯胺”或“品红碱”。以下是详细解释:
化学性质
蔷薇苯胺是一种棕红色结晶有机化合物,分子式为C{20}H{21}N_{3}O。它属于三苯甲烷类染料衍生物,由苯胺(aniline)通过氧化和缩合反应合成。
物理特性
常温下为棕红色晶体,可溶于乙醇等有机溶剂,微溶于水,具有碱性。
用途
名称来源
“蔷薇”源于其早期从玫瑰色染料中提取的关联(英文“rosaniline”中“rosa”即拉丁语“玫瑰”),而“苯胺”指其苯胺衍生物的本质。
注意:用户提到的“蔷薇苯氨”可能存在拼写误差,正确名称应为“蔷薇苯胺”(含“胺”而非“氨”)。若需进一步了解其化学结构或合成路径,可参考有机化学教材或专业文献。
埃弗里特盐除虫菊内酯单位元素群多层增稠器杜塞阻抗防拷贝磁盘分段隙辐射危险区腹外侧区钙芒硝哈雷慧星焊条结合规则晶状体移位酒狂渴棘细胞层冷凝蛇管梅宗讷夫氏绷带匹泮哌隆羟基醋酸区域性法律体系人性的三甲花翠苷嗜酸染色质石油化工公司数字码间间隔时间送达者酸二苯酯索赔部门统一债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