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nresistance; nonresistant
"不抵抗"是一个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指在面对压力、冲突或攻击时,主动选择不进行反抗或斗争的行为或态度。从汉英词典角度解析如下:
中文释义
指不进行抵抗、不反抗。强调在面对外力(如武力、压迫、命令)时采取被动接受或放任的态度。
示例:在受到指责时,他选择了不抵抗,默默承受。
英文对应词
《牛津英语大词典》(OED)对 "Nonresistance" 的解释
"The practice or principle of not resisting authority, even when it is unjustly exercised."
(不抵抗权威的行为或原则,即使权威被不公正行使。)
来源: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 3rd editi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ISBN 978-0-19-957315-8.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对 "不抵抗" 的注解
"不进行抵抗;不反抗。"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编. 商务印书馆. 2016. ISBN 978-7-100-12450-5.
《韦氏大学词典》对 "Nonresistance" 的扩展说明
"The principle or practice of passive submission to constituted authority even when unjust."
(即使面对不公正的既定权威,仍被动服从的原则或实践。)
来源:Merriam-Webster's Collegiate Dictionary, 11th Edition. 2003. ISBN 978-0-87779-809-5.
历史事件关联:
中国近代史中的"九一八事变"后,国民政府曾提出"不抵抗政策"(Nonresistance Policy),主张避免与日军直接冲突。
来源:The Cambridge History of China, Vol. 13.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6. ISBN 978-0-521-24338-4.
哲学与运动:
托尔斯泰的"不抵抗主义"(Tolstoyan Nonresistance)主张以爱化解暴力,影响甘地发起"非暴力不合作运动"(Non-violent Non-cooperation)。
来源:Gandhi, M.K. Non-Violent Resistance. Schocken Books, 1961. ISBN 978-0-8052-0919-7.
词汇 | 核心差异 | 适用场景 |
---|---|---|
不抵抗 | 完全放弃反抗,被动接受 | 政治策略、宗教教义 |
非暴力抵抗 | 以和平方式主动抗争(如罢工、游行) | 社会运动(民权、独立运动) |
消极服从 | 强调对权威的无条件顺从 | 政治哲学、专制语境 |
如需进一步研究,可参考:
以上内容综合权威词典定义、历史事件及学术著作,确保释义的准确性与文化深度。
“不抵抗”指在面临冲突或侵略时,主动放弃武力对抗,主张通过和平方式应对。以下是详细解释:
根据权威词典解释,“不抵抗主义”指国家面对他国侵略时,不采用武力反抗,而是以和平手段解决争端。例如,九一八事变中,东北军对日军进攻采取的不反击政策即属此类。
1931年九一八事变期间,“不抵抗”成为争议焦点。传统观点认为蒋介石下令不抵抗,但张学良晚年承认是自己下达的命令。这一政策导致东北迅速沦陷,被视为近代中国外交软弱的象征。
总结来看,“不抵抗”既是一种政治策略,也可映射个人态度,其影响需结合动机与后果综合评判。
氨基三丁醇赤杨木存货目录等效活塞运动定量的防空壕分布屈服分割分类帐户蜂皇精符号语言学感生电流鼓室静脉护胫甲代烯丙基卤检定规级联簇射栲胶可逆转动临界对裂能忙等待媚眼名副其实髂粗隆腔肠淀粉酶强化十二指肠冠过大酸式钍雷克斯流程损耗体内稳态同形异义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