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贫穷"是一个汉语复合词,指缺乏足够的物质财富或资源来维持基本生活需求的状态。从汉英词典的角度来看,其核心释义及延伸含义如下:
物质匮乏
指缺乏维持生存所需的金钱、食物、住所等基本资源。
英文对应词:poverty(广义贫困)、destitution(赤贫)。
例证: "贫穷的家庭难以负担子女教育费用。"
来源参考: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2016年,第1024页。
资源短缺
延伸至知识、机会等非物质资源的缺失。
英文对应词:impoverishment(资源枯竭)、deprivation(剥夺)。
例证: "信息闭塞加剧了乡村的知识贫穷。"
来源参考: 《牛津英汉汉英词典》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0年,第1562页。
相对性与动态性
贫穷的标准随社会发展而变化,如世界银行定义的"国际贫困线"(每日生活费低于$2.15)。
来源参考: 世界银行《贫困与共享繁荣报告》2022年(worldbank.org/poverty)。
多维贫困(Multidimensional Poverty)
现代定义涵盖健康、教育、生活水平等多维度匮乏,如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的"全球多维贫困指数"(MPI)。
来源参考: UNDP《2023年全球多维贫困报告》(hdr.undp.org)。
词汇 | 侧重含义 | 英文对应 |
---|---|---|
贫困 | 经济困难(中性) | poverty |
贫苦 | 生活艰辛(情感色彩强) | hardship |
清贫 | 物质简单但精神富足(褒义) | frugality |
经济学家阿马蒂亚·森(Amartya Sen)提出:
"贫穷的本质是可行能力(capability)的剥夺,而非单纯收入低下。"
来源参考: 阿马蒂亚·森《以自由看待发展》(Development as Freedom),1999年。
富裕(affluence):
例证: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来源参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学习纲要》人民出版社,2019年,第87页。
“贫穷”是一个多维度的概念,通常指个体或群体因缺乏足够的物质资源、经济能力或社会机会,导致无法满足基本生活需求的状态。具体可从以下几个层面理解:
经济层面
指收入或资产不足以维持基本生存需求(如食物、住房、医疗等)。世界银行将“极端贫困”定义为每日生活费低于2.15美元(2022年标准),但各国会根据国情调整贫困线标准。
绝对贫困与相对贫困
多维贫困
除经济因素外,还包括教育、健康、基础设施、社会参与等领域的匮乏。例如,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的“多维贫困指数”涵盖教育年限、儿童死亡率、生活设施等10项指标。
社会与心理影响
贫穷可能导致社会排斥、机会不均等,并引发焦虑、自尊心受挫等心理问题。长期贫困还可能形成“贫困代际传递”,即后代难以摆脱贫困循环。
应对措施
各国通过社会保障(如低保)、教育扶持、就业促进等政策缓解贫困。国际层面则通过援助、债务减免等方式支持发展中国家。
总结来看,贫穷不仅是经济问题,更是社会结构和资源分配失衡的综合体现,需多维度干预才能有效改善。
白癫风白檀不并的产权法创立合并损失串联安装岛周的打字位置抵押权的消灭动力阀动物核素对等联胎畸形腐蚀室高径比更改汇率脊髓疗法马雷夏耳氏试验没有办法的密对浇斗加压法木工起动补偿器商标特权烧成摄收益能力输送管线阻塞松香电损失的贴现手续费图书馆自动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