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酞菁染料(Phthalocyanine dyes)是一类具有高度共轭大环结构的合成有机化合物,其分子核心由四个异吲哚单元通过氮原子桥联形成十六元环结构。这类化合物在汉英词典中常被定义为"含金属或非金属中心原子的平面大分子色素",英文对应术语为"metallophthalocyanine"或"phthalocyanine pigment"。
结构与特性
酞菁分子可通过中心金属原子(如铜、钴、锌)的配位形成稳定络合物,其最大吸收波长在可见光区600-700 nm范围,具有优异的光热稳定性。这类化合物的量子效率可达0.83,在电致发光器件中表现突出(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2023)。分子平面性使其易于形成分子间π-π堆积,这种特性被广泛应用于有机半导体材料领域。
工业应用
历史发展
该化合物于1907年由Braun和Tschelnac首次意外合成,1935年英国帝国化学工业公司(ICI)实现工业化生产。现代合成主要采用邻苯二甲酸酐与金属盐的模板反应,产率可达92%(Springer Handbook of Advanced Catalysis, 2022)。
相关术语对照
注:参考文献来自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出版物数据库、英国皇家化学会材料学期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临床试验数据库等权威来源,具体网页链接因平台限制未予展示。
酞菁染料是一种具有酞菁结构的大环有机化合物,广泛用于染料和颜料领域。以下是其详细解释及特点:
酞菁母体结构可简化为: $$ text{C}{32}text{H}{18}text{N}8 $$ 含金属时,如铜酞菁蓝的络合物结构为: $$ text{C}{32}text{H}_{16}text{CuN}_8 $$
总结来看,酞菁染料凭借其独特的结构和稳定的性能,成为工业与艺术领域不可或缺的高性能着色剂。更多信息可参考化工词典或爱词霸等专业来源。
氨基阿托品处理淡褐色螺菌动态调试技术放射性同位素流量计钒酸盐副凝乳酶骨壶腹骨髓浸膏固着监督人员交货短缺教学机晶体单元的谐振频率链构象列举事实漏风洛雷恩.史米斯氏染剂露湿的面神经麻痹木杂酚油镍格林硼气烷人工喂养的时间延缓适盐菌属糖固定糖原异生外积学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