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英词典

诉讼的期限英文解释翻译、诉讼的期限的近义词、反义词、例句

英语翻译:

【经】 limitation of actions

分词翻译:

诉讼的英语翻译:

action; law; lawsuit; litigate; litigation; suit
【经】 litigation

期限的英语翻译:

deadline; term; time; time limit
【化】 term
【医】 term
【经】 term; time limits

专业解析

在汉英法律词典语境中,"诉讼的期限" 的核心概念对应英文术语"Limitation Period" 或"Statute of Limitations"。它指的是法律规定的当事人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以主张其权利的有效时间范围。超过此期限,权利人通常丧失通过诉讼程序获得司法救济(胜诉权)的权利,但实体权利本身并不必然消灭。

其详细含义及关键点如下:

  1. 核心定义与法律后果

    • 中文含义: 指法律规定的,权利人请求人民法院通过诉讼程序保护其民事权利的法定有效期间。在此期间内,权利人享有请求法院依法裁判以强制义务人履行义务的胜诉权。一旦该期限届满,权利人即丧失该胜诉权(或称"消灭时效完成"),即使起诉,法院一般也不再保护其权利(义务人自愿履行的除外)。义务人获得拒绝履行的抗辩权。
    • 英文对应:"Limitation Period" /"Statute of Limitations"。指法律规定的提起诉讼或采取其他法律行动以执行权利(如索赔、追偿债务)的最长期限。若在此期限内未启动法律程序,该权利通常将无法通过法院强制执行(Time-barred)。其设立目的在于促进法律关系的稳定,防止证据因时间久远而灭失,并督促权利人及时行使权利。
  2. 起算点 (Commencement of the Limitation Period)

    • 该期限并非固定从某个绝对日期开始,而是通常从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 起计算。例如,合同纠纷可能从违约行为发生之日或应当发现违约之日算起;侵权纠纷从侵权行为发生或损害被发现之日算起。
    • 英文表述常为:"The limitation period begins to run from the date the cause of action accrues" (诉因产生之日),即权利人首次有权提起诉讼之日。
  3. 中断与中止 (Interruption and Suspension)

    • 中断: 在诉讼时效期间内,因发生特定法律行为(如权利人提起诉讼、义务人同意履行义务等),导致已经经过的时效期间归于无效,待中断事由消除后,时效期间重新计算。
    • 中止: 在诉讼时效期间的最后六个月内,因不可抗力或其他障碍不能行使请求权的,时效中止。自中止时效的原因消除之日起满六个月,时效期间届满。
    • 英文中对应概念为"Interruption" (重新起算) 和"Tolling" /"Suspension" (暂停计算),后者常因原告是未成年人、精神障碍或在诉讼进行中等原因发生。
  4. 不同权利的不同期限 (Varied Periods for Different Rights)

    • 法律针对不同类型的权利(如合同债权、侵权损害赔偿请求权、物权请求权等)规定了不同的诉讼时效期间。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普通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如国际货物买卖合同争议为四年)。
    • 英文法律体系中,不同司法管辖区(州、国家)和不同类型的诉讼(合同、侵权、财产等)也规定了不同的"Limitation Periods",长短不一(如1年、2年、3年、6年、10年甚至更长)。
  5. 超过期限的后果 (Consequences of Expiry)

    • 中文后果: 丧失胜诉权(法院不予保护),但实体权利本身(自然权利)并未消灭,义务人自愿履行的,权利人仍有权受领,不构成不当得利,义务人事后不得以不知时效届满为由请求返还。
    • 英文后果: 该权利或诉因成为"Time-barred" (超过时效)。被告可以此作为抗辩理由 ("Defense of Limitation"),请求法院驳回诉讼。同样,实体权利本身可能并未消灭。

权威参考来源:

网络扩展解释

诉讼的期限是法律规定的当事人行使诉讼权利的时间限制,主要分为行政诉讼的起诉期限和民事诉讼的诉讼时效两类,二者在性质、起算规则和法律后果上存在显著差异。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行政诉讼的起诉期限

  1. 定义
    起诉期限是行政相对人对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不服时,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的法定期限,旨在维护行政效率和管理秩序。

  2. 法律规定

    • 根据《行政诉讼法》第四十六条,一般起诉期限为6个月,自知道或应当知道行政行为之日起算。
    • 属于固定期间,通常不可中止或中断,仅因正当事由可申请扣除或延长。
  3. 法律后果
    超期起诉将导致法院裁定不予受理或驳回起诉,当事人丧失起诉权。


二、民事诉讼的诉讼时效

  1. 定义
    诉讼时效是民事权利受侵害后,权利人请求法院保护的法定期限,目的是督促及时行使权利并稳定法律关系。

  2. 法律规定

    • 普通诉讼时效为3年(自知道或应当知道权利受损之日起算),特殊情形如合同纠纷可能适用不同规定。
    • 属于可变期间,可因法定事由(如主张权利、义务人同意履行等)中止、中断或延长。
  3. 法律后果
    超期后义务人可主张抗辩权,但法院仍受理案件,仅导致权利人丧失胜诉权。


三、核心区别对比

对比项 行政诉讼起诉期限 民事诉讼诉讼时效
起算时间 知道或应当知道行政行为之日 知道或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之日
期间性质 固定期间(不可中止/中断) 可变期间(可中止/中断/延长)
法律后果 丧失起诉权 丧失胜诉权
法院审查方式 依职权主动审查 依当事人抗辩被动审查

四、其他相关概念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案件类型的期限规定,可参考《行政诉讼法》《民法典》等法律条文或相关司法解释。

分类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览...

玻璃风挡垂直速度转换器纯音碘化钾溶液低唱福林氏法葛ㄋ行贿者横突孔绘画的货物运输交流抹擦头近中Ж面远侧的卡耶哈氏岛联产品法氯结合麦芽甙贸易访问团木炭吸附测定法年度维护派遣国侨居国奇偶合并算法润滑系统十九元环视频信号羧肽酶头等魏兰-盖里希醛威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