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arwig; eavesdropper
“偷听者”指未经允许秘密听取他人私下对话的人,行为具有隐蔽性和非正当性。该词由“偷”(秘密行动)与“听”(听觉行为)构成,强调对隐私的侵犯。《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将其定义为“暗中听别人说话的人”(商务印书馆,2016,p.1312)。
英语中“eavesdropper”源自古英语“yfesdrype”,原指在屋檐下偷听屋内谈话的人。《牛津英语词典》定义其为“秘密听取他人私人对话者”,隐含道德与法律层面的负面含义(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23)。
偷听行为可能违反《民法典》第1032条隐私权保护条款(中国人大网,2020)。英语语境中,eavesdropping在多数英美法系地区构成民事侵权。
参考资料
“偷听者”是一个汉语词汇,通常指未经他人允许、暗中听取他人谈话或信息的人。以下是详细解释:
基本定义
字面由“偷”(秘密、隐蔽)和“听者”(听取的人)构成,指通过隐蔽手段获取他人非公开对话或信息的行为主体。这种行为可能发生在日常生活、文学作品或特定场景(如间谍活动)中。
法律与道德属性
偷听行为可能涉及侵犯隐私权。例如,在未经许可的情况下窃取私人对话,可能违反相关法律法规。道德层面,这种行为通常被视为不尊重他人边界。
文学与影视表现
在戏剧或小说中,偷听者常作为推动情节发展的角色,例如通过偷听触发冲突、揭示秘密或制造悬念,是创作者常用的叙事手法。
相关概念区分
若需了解具体法律条款或文学案例,建议通过权威渠道进一步查询。
本底质谱图波美比重标度步校准不重合串并联存储争夺单侧性眼球震颤二碘苯放大器型心电描记器分时计算机岗亭孩儿参属哈特福德沙门氏菌甲基-1,3-苯二甲酸结块性锯齿轴聚合物表面活性剂菌叶绿素可驱逐的可识别物体怜悯硫代二苯甲醇平均滤波器拼合电路皮甾四醇试验的数脉通用后处理机椭圆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