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制码英文解释翻译、调制码的近义词、反义词、例句
英语翻译:
【计】 modulation code
分词翻译:
调制的英语翻译:
confect; modulate
【计】 delta modulation; MOD; modulation
【医】 modulation
码的英语翻译:
code; yard
【计】 ASA code ASA
【经】 code; yard
专业解析
调制码(Modulation Code)是数字通信系统中的关键技术术语,指在发送端将数字信息序列(比特流)按照特定规则转换成适合信道传输的波形序列(符号序列)的编码方案。其核心目的是适配信道特性、提高传输可靠性或效率。
从汉英词典角度看:
- 调制 (Modulation):指用载波信号的某些特性(如幅度、频率、相位)的变化来表示信息的过程。
- 码 (Code):指一套规则或系统,用于将信息从一种形式转换为另一种形式(如数字比特到符号)。
- 调制码 (Modulation Code):结合了“调制”和“码”的概念,特指用于调制过程的编码规则,它决定了数字比特如何映射到用于调制的符号上。
详细技术含义:
-
功能与目的:
- 适配信道:将原始二进制数据转换为更适合特定物理信道(如光纤、无线信道、磁盘存储介质)传输的符号序列。例如,在磁记录中,调制码确保写入的磁通翻转满足最小间隔要求,避免码间干扰。
- 提高频谱效率:通过精心设计的映射规则,在有限带宽内传输更多信息。
- 增强抗噪能力:某些调制码本身具有检错或纠错能力,或能产生具有特定特性的信号(如恒包络)以抵抗信道噪声和失真。
- 实现同步:编码规则可确保信号中含有足够的电平跳变,便于接收端提取时钟信号进行同步。
- 控制直流分量:例如,在基带传输中,使用如8B/10B码来平衡数据流中的0和1数量,保持直流平衡。
-
技术特征:
- 映射规则:定义了输入比特组与输出符号组(或波形)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例如,4B/5B码将4个数据比特映射成5个传输比特。
- 码率 (Code Rate):指输入信息比特数与输出编码符号数的比率(如4B/5B码的码率R=4/5)。码率小于1意味着引入了冗余。
- 运行数字和 (Running Digital Sum - RDS):衡量编码序列中0和1的累积不平衡程度,对控制直流分量至关重要。
- 约束参数:如
(d, k)
约束(在游程长度受限码中),d
保证连续两个1
之间至少有d
个0
,k
保证连续两个1
之间最多有k
个0
,以控制最小和最大脉冲间隔。
-
常见类型与应用:
- 不归零码 (NRZ):最简单的调制码,高电平=1,低电平=0。易受基线漂移影响。
- 不归零反转码 (NRZI):电平翻转表示
1
,不变表示0
。常用于USB物理层。
- 曼彻斯特码 (Manchester):每个比特周期中间都有跳变,
1
=高到低跳变,0
=低到高跳变(或反之)。自带时钟,用于以太网(10BASE-T)。
- 米勒码 (Miller, 或延迟调制码):
1
在比特周期中间跳变,0
在比特周期中间不跳变(除非连续0
则在周期开始跳变)。抗干扰能力强,用于RFID。
- 游程长度受限码 (RLL Codes):如
(0, 1) RLL
(FM码), (1, 3) RLL
(MFM码 - 用于软盘), (1, 7) RLL
, (2, 7) RLL
(用于硬盘)。严格控制连续0
的个数。
- 块编码:如4B/5B码(用于100BASE-TX以太网、FDDI)、8B/10B码(用于USB 3.0, PCIe, SATA, DisplayPort)。将固定比特数分组映射到更长的码字,以引入冗余满足约束。
- 扰码 (Scrambling):虽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调制码,但常与调制码结合使用,通过伪随机序列与数据异或,打乱长连
0
/1
,使信号频谱更平坦,便于时钟恢复(如SDH/SONET中的加扰)。
权威参考来源:
- 《数字通信基础》(Fundamentals of Digital Communication) - Bernard Sklar:经典教材,系统阐述调制、编码原理。
- 《数据与计算机通信》(Data and Computer Communications) - William Stallings:涵盖广泛通信技术,包括调制编码。
- 《磁记录手册》(Magnetic Recording Handbook) - C. Denis Mee & Eric D. Daniel:详细讨论磁盘存储中调制码的应用。
- IEEE Xplore Digital Library:搜索关键词“modulation code”、“line code”、“channel coding”,可获取最新研究论文和标准文档。
- 特定通信标准文档:如IEEE 802.3 (以太网)、SATA-IO (Serial ATA)、USB-IF (USB)等标准组织发布的规范,其中详细定义了物理层使用的调制编码方案。
网络扩展解释
调制码(Modulation Code)是通信和信号处理领域中的一种编码技术,其核心作用是通过对原始数据施加特定限制或规则,使编码后的信号更适配信道特性,从而提升传输的可靠性和效率。以下从定义、原理、作用及类型等方面展开解释:
1.定义
调制码是一种将输入数据流进行限制性编码的技术,目的是使信号特征(如频率、相位、振幅)与信道特性相匹配。例如,在数字通信中,它通过限制数据中“0”和“1”的连续出现次数(游程限制),避免信号失真或同步丢失。
2.核心原理
- 游程限制(RLL码):最常见的应用是有限游程码(RLL: Run-Length Limited),通过参数d(最小连续“0”个数)和k(最大连续“0”个数)约束数据流,确保信号可被接收端准确识别。
- 调制结合编码:将编码与调制技术(如调频、调相)结合,例如通过改变载波的相位或频率来表示不同数据模式。
3.主要作用
- 抗干扰性:减少信号在传输中因噪声或信道失真导致的误码。
- 频谱适配:优化信号频谱分布,使其与信道带宽匹配。
- 同步保障:通过限制游程长度,避免接收端因长串相同符号而失去同步。
4.常见类型
- RLL码:如硬盘和光存储中广泛应用的(2,7)-RLL码,限制数据中的“0”长度范围。
- EFM(Eight-to-Fourteen Modulation):用于CD光盘的编码,将8位数据转换为14位码字,减少低频干扰。
- Trellis编码:结合卷积编码与调制,提升抗噪性能。
5.应用领域
调制码广泛应用于存储介质(如硬盘、光盘)、无线通信(如Wi-Fi、蓝牙)、光纤传输等场景,是数字信号处理的关键技术之一。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编码规则或数学表达,可参考相关通信工程文献或标准文档。
分类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览...
半开玩笑地背景幅射差集垂线胆甾醇丙酸酯对称性坏疽分配或分摊夫琅禾费谱线广豆根冠矢弓回转起模户内设备甲酸戊酯极大的物理寻址范围卡西尼特课程开发系统苦艾酸库仑积分量化器捩转菌素栎属颅骨下脓肿脑己糖前壁羟基双秋水仙硷取得的时效擅用双线性积分型塑料阻燃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