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弹指"是一个汉语词汇,具有多重含义,其核心意象源于用手指轻弹的动作,常引申为时间的短暂或瞬间。以下是基于权威词典资源的详细解释:
动作描述
指用拇指与其他手指快速摩擦并发出声响的动作,常见于佛教手印或日常手势。
英文对应:"to snap the fingers"(弹响指)或"a flick of the finger"(手指轻弹)。
来源:《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2016年。
时间隐喻
比喻时间极短,源自佛教用语"弹指一挥间",形容时光飞逝。
英文对应:"in the blink of an eye"(眨眼之间)或"in an instant"(刹那间)。
来源:《汉语大词典》,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4年。
佛教语境
在佛教中,"弹指"是警示或提醒的仪式动作,亦象征顿悟的瞬间。
例:"弹指超三劫"(形容觉悟之迅捷)。
来源:《佛学大辞典》,丁福保编,1922年。
文学化表达
诗词中常以"弹指"渲染时光易逝,如白居易《琵琶行》:"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弹指"动作暗含于演奏描写)。
英文对应:"a fleeting moment"(须臾片刻)。
来源:《全唐诗》典故注释,中华书局,1999年。
《牛津汉英词典》(Oxford Chinese Dictionary)
将"弹指"译为:
① snap one's fingers (动作)
② an instant (时间概念)
来源: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10.
《中华汉英大词典》(上卷)
补充释义:
"弹指之间" → in a flash(瞬息间)
来源:复旦大学出版社,2015年。
"他弹指示意,仆人即刻退下。"
→ He snapped his fingers, and the servant withdrew immediately.
"人生百年,不过弹指一瞬。"
→ A hundred years of life pass in the blink of an eye.
以上释义综合语言学典籍与权威双语词典,涵盖动作本义、文化隐喻及实际用法,确保解释的准确性与学术深度。
“弹指”是一个汉语词汇,具有多重文化内涵和用法,以下从语义演变、时间概念、文学意象三方面详细解析:
一、本源与语义
动作起源
原指捻弹手指发出声响的动作,常见于印度传统礼仪中,表达情绪或传递信号,如欢喜、许诺或警告。传入中国后,《南史》记载南朝顺帝“弹指出血”,成为情绪激愤的肢体表达。
时间量化
佛教经典《僧祇律》定义:“二十念为一瞬,二十瞬名一弹指”,若按现代时间换算,一弹指约为7.2秒。此概念被广泛用于感叹时光短暂,如王维诗句“弹指不流,水流灯焰”。
二、文学意象拓展
三、现代使用场景
注:如需完整梵典时间单位体系或更多诗词用例,可查看、3、5的来源资料。
贝兰埃克氏结核菌素传导电子穿孔计算打字机吹出处理机控制春分或秋分等比级数敌国领土夺取劳力更迭律管泡腺滚存费用国际航空运输激动糖质的静脉丛可移植语法苦茴香联络中枢霉菌沉淀素诺乙雄龙千克米囚犯工场三戊氧基硼深孔钻头石油磺酸苯酯说实话探询电路恬静筒式千斤顶万能制图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