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tent Cooperation Treaty是什么意思,Patent Cooperation Treaty的意思翻译、用法、同义词、例句
常用词典
[专利] 专利合作条约
例句
Some products even have passed the International Patent Cooperation Treaty PCT.
男士电动剃须刀等部分产品专利已通过PCT国际专利合作条约。
WIPO Deputy Director General, Francis Gurry, says South Korea, which experienced an 18.8 percent growth, overtook France to become the fourth country of origin for Patent Cooperation Treaty filings.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副总干事弗朗西斯。古利说,韩国的专利申请增加了18.8%,超过法国,在专利合作条约成员国的专利申报排行榜上位居第四。
In 2008, China’s application of Patent Cooperation Treaty(PCT) reached 6,089, up 11.9% year on year, ranking No. 6 in the world.
2008年,中国的全球《专利合作条约》(PCT)申请量达6089件,同比增幅为11.9%,跃居世界第六位。
Article 1 These Provisions are formulated to implement the provisions of the Patent Cooperation Treaty.
第一条为实施《专利合作条约》,特制定本规定。
专业解析
《专利合作条约》(Patent Cooperation Treaty,简称PCT)是由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管理的一项国际条约,旨在简化在多个国家申请发明专利的程序。其主要特点和运作方式如下:
-
核心目标:简化国际专利申请
- 传统模式下,申请人需向每个目标国家单独提交申请,面临重复程序、语言翻译和高成本问题。
- PCT体系允许申请人通过提交一份“国际申请”(PCT申请),即可同时请求在众多缔约国(目前超过150个)获得专利保护。这相当于一个统一的“国际阶段”入口。
-
国际阶段流程
- 提交申请: 申请人向其所在国的国家专利局(作为受理局)或直接向WIPO国际局提交一份满足要求的PCT申请(通常用一种语言)。
- 国际检索: 由指定的“国际检索单位”(如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欧洲专利局、美国专利商标局等)进行检索,并出具国际检索报告(ISR) 和书面意见(WOISA),列出可能影响专利性的现有技术文献。这为申请人评估发明授权前景提供了早期依据。来源: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官方文件。
- 国际公布: 申请自优先权日起18个月后由WIPO进行国际公布,将说明书、权利要求书、检索报告等公开。来源:《专利合作条约》实施细则。
- 国际初步审查(可选): 申请人可请求进行国际初步审查,由指定的国际初步审查单位出具国际初步审查报告(IPER),对发明的可专利性(新颖性、创造性、工业实用性)提供更详细的非约束性初步意见。这有助于申请人进一步评估和修改申请文件。来源:WIPO PCT申请人指南。
-
国家/地区阶段
- PCT申请本身不授予国际专利,最终授权决定由各个国家或地区的专利局独立作出。
- 申请人必须在自优先权日起30个月(某些国家允许延长至31个月或更久)内,进入其希望获得保护的具体国家或地区(称为“指定国/选定国”)的专利审批程序。
- 在此阶段,申请人需按要求提交申请的翻译文本(如果需要),支付国家费用,并可能需要委托当地专利代理人。各国/地区专利局依据其本国法律对申请进行实质审查并决定是否授予专利权。来源: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CNIPA)PCT专栏。
总结关键价值:
- 统一入口: 一份申请,一种语言(初始),一次缴费(国际阶段主要费用),即可启动多国专利申请程序。
- 决策缓冲期: 30/31个月的期限为申请人提供了宝贵时间,用以评估市场潜力、筹措资金、完善发明、根据国际检索/初步审查报告评估授权可能性,再决定进入哪些国家以及是否进入国家阶段,从而降低盲目进入的风险和成本。
- 初步评估: 国际检索报告和(可选的)国际初步审查报告提供了关于发明潜在可专利性的早期、权威性意见,辅助决策。
- 推迟成本: 主要的国家阶段费用(翻译费、各国申请费、代理费等)可以推迟到进入国家阶段时支付。
简单来说,PCT条约建立了一套体系,让发明人能用一份申请、走一套国际流程(检索、公布、可选初步审查),获得一份国际层面的初步审查意见,并在长达30/31个月后才需要决定具体进入哪些国家并承担相应的国家阶段费用和程序。 它极大地提高了国际专利申请的效率和可预测性。
补充信息:
- 生效日期: PCT于1970年6月在华盛顿签署,1978年1月生效,1978年6月开始受理申请。
- 管理机构: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国际局负责PCT体系的日常管理和协调。
- 成员国: 包括世界上绝大多数主要的工业化国家和众多发展中国家。中国于1994年1月1日正式成为PCT缔约国。
网络扩展资料
Patent Cooperation Treaty(PCT),即《专利合作条约》,是国际专利保护体系中的核心机制,旨在简化和协调跨国专利申请流程。以下是详细解释:
1.基本定义
- 全称与简称:英文全称为 Patent Cooperation Treaty,简称PCT。
- 性质:由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管理的多边条约,而非直接授予专利的国际法律。
- 签订时间:1970年缔结,1978年生效,后续经过多次修订。
2.核心作用
- 统一申请流程:允许申请人通过提交一份国际专利申请(PCT申请),即可在152个缔约国中同时启动专利保护程序,避免向各国单独提交的重复劳动。
- 延缓决策时间:为申请人提供最长30个月(部分国家为31个月)的缓冲期,以便评估技术价值、市场潜力及资金筹备,再决定进入具体国家的审查阶段。
3.申请流程要点
- 提交时限:需在首次专利申请(如本国申请)后12个月内提交PCT国际申请。
- 阶段划分:
- 国际阶段:包括形式审查、国际检索和初步审查报告,帮助申请人评估专利可行性。
- 国家阶段:在缓冲期结束后,需向目标国家/地区提交申请并接受当地专利局的实质审查。
4.与传统体系的对比优势
- 降低成本:减少多国申请时的翻译、代理及官方费用。
- 简化程序:统一申请文件格式和语言(可选用中文、英文等),避免多国不同形式要求。
- 风险控制:通过国际检索报告预判授权可能性,降低盲目进入国家阶段的风险。
5.常见误区
- 非“国际专利”:PCT仅提供申请通道,最终专利授权仍由各国独立决定。
- 适用场景:适合计划在多个国家布局专利的企业或个人,尤其是需延长决策周期的跨境技术保护。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操作或国家名单,可参考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官网或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发布的PCT指南。
别人正在浏览的英文单词...
dutymineralmotorby coincidencefaminereportorialdebunkingerodingeyesfusedmasochismMikeystablyadjust and controlfiscal stimulusin the mean timepartitioned matrixpressure soresocket wrenchacethydrazidebidentatechamaephytedacryomadrossyectropionizationeosinegastroptosishaplessnessmasterstrokemultiobj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