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ˈmæsəkɪzəm/ 美:/'ˈmæsəkɪzəm/
n. 受虐狂;被虐待狂
Masochism is related to the process of self-formation.
自虐倾向与自我的形成过程有关。
Some people's masochism is due to low self-esteem and insecurity.
有人的受虐倾向是因为自卑和缺乏安全感。
The masochism in some degree is a common phenomenon.
受虐癖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常见的现象。
You spent the whole weekend in a tent in the rain? That's masochism!
下着雨,你就在帐篷里度过了整个周末?真是自讨苦吃!
Once you have tasted life in southern California, it takes a peculiar kind of masochism to return to a British winter.
一旦尝试过南加利福尼亚州的生活,只有某种怪异的自虐狂才会想要返回寒冷的英国。
I really don't see masochism on my work.
我真的没有看到我的工作受虐狂。
"受虐倾向(masochism)"是心理学和精神病学领域的重要概念,特指通过承受痛苦、羞辱或折磨获得心理或生理满足的行为模式。该术语源于奥地利作家利奥波德·冯·萨赫尔-马索克(Leopold von Sacher-Masoch)1870年的小说《穿裘皮的维纳斯》,书中主人公通过被女性支配获得快感。
在《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DSM-5)中,性受虐障碍被归类为性欲倒错障碍,其核心特征是通过被羞辱、捆绑或施加痛苦获得性兴奋,且症状需持续至少6个月并引起临床显著痛苦或功能损害[来源: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非性欲型受虐倾向则表现为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否定倾向,如刻意选择不愉快处境,这种模式在客体关系理论中被解释为早期创伤经历的强迫性重复[来源:Psychodynamic Diagnostic Manual]。
神经科学研究显示,受虐行为可能与前扣带皮层和岛叶的疼痛处理区域激活相关,同时伴随多巴胺奖励系统的异常响应。这种疼痛快感转化机制在2018年《自然·人类行为》期刊的fMRI研究中得到验证[来源:Nature Human Behaviour]。文化人类学研究则发现,某些宗教仪式中的自苦行为与受虐倾向存在本质区别,前者具有集体文化意义而非个体快感追求[来源:Cambridge Encyclopedia of Anthropology]。
日常语境中的"受虐倾向"常被引申为对不利处境的非理性坚持,如持续维持痛苦的情感关系,这种比喻用法已收录于《牛津英语词典》在线版词条解析[来源: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需要区分的是,医学诊断标准强调该行为必须造成显著痛苦或社会功能损害,与BDSM社群中安全、理智、自愿的实践存在本质区别。
masochism 是一个心理学和医学领域的术语,主要用于描述一种通过承受痛苦或羞辱获得快感的倾向。以下是详细解析:
如需进一步了解历史背景或临床案例,可参考、5、7、8中关于SM文化的非学术性描述。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