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 鳢肠属;旱莲草粉末;墨旱莲
ObjectiveTo study the extraction of flavone from Eclipta alba and its antioxidation function.
目的研究旱莲草总黄酮的提取及其抗氧化活性。
Objective: To study the hepatoprotective effects of the extract of different parts and different dosages of Eclipta alba.
目的:比较不同剂量墨旱莲干品及取材部位的************提取物对肝保护作用的影响。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Eclipta prostrate contained abundant elements of Ca, Mg, Mn, Fe, Zn and Cu, and there was difference of the content of trace elements in stems, leaves and flowers.
结果表明:鳢肠茎、叶和花中钙、镁、锰、铁、锌、铜含量丰富,茎、叶和花微量元素含量有差异。
Eclipta(中文常称“鳢肠”或“旱莲草”)是一个植物属名,特指菊科(Asteraceae)下的一个小属。该属植物主要为一年生草本,广泛分布于全球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常见于湿润的田野、路旁或沟边。其核心含义和重要性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词源与命名: “Eclipta”一词源于希腊语“ekleipsis”,意为“缺失”或“缺陷”。这形象地描述了该属植物瘦果(果实)顶端通常缺乏冠毛(一种有助于种子传播的毛状结构)的特征。中文名“鳢肠”则因其茎折断后流出的汁液氧化变黑,如同乌鳢(黑鱼)的肠子而得名;“旱莲草”则因其黑色种子形似莲米,且多生于旱地。
植物学特征: 该属植物植株通常不高,茎常呈匍匐或斜升状。叶片对生,披针形或椭圆状披针形,边缘常有锯齿。最显著的特征是其头状花序,开白色或略带粉色的舌状小花(实际为不育的辐射花)和黄色的管状小花(可育的两性花),花序较小,常生于叶腋或枝顶。
传统药用价值(核心重要性): Eclipta属植物,尤其是模式种Eclipta prostrata(鳢肠),在亚洲传统医学体系(如中医、阿育吠陀)中具有悠久且重要的应用历史。
现代研究与活性成分: 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了Eclipta prostrata的多种生物活性,与其传统用途相呼应:
分布与生态: Eclipta prostrata适应性极强,是常见的田间杂草,广泛分布于中国、印度、东南亚、美洲、非洲等地的温暖湿润地区。它常生长在水田边、沟渠旁、沼泽地及湿润的荒地。
“Eclipta”作为一个植物属名,其核心所指是菊科下的鳢肠属植物,尤指具有重要药用价值的鳢肠(Eclipta prostrata)。该植物因其独特的形态特征(无冠毛的瘦果)而得名,并在传统医学(特别是中医和印度阿育吠陀)中扮演重要角色,主要用于滋补肝肾、凉血止血、护发乌发。现代研究重点揭示了其显著的保肝活性和生发作用,主要活性成分为蟛蜞菊内酯等香豆素类物质。
来源参考:
鳢肠属(拉丁名:Eclipta)的单词含义及相关信息如下:
如需进一步了解鳢肠属的化学成分或具体药用方法,可参考权威植物学文献或药典。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