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英:/''beəbeɪtɪŋ/ 美:/''ber,betɪŋ/
n. 逗熊游戏
熊诱斗(bearbaiting)是16至19世纪在欧洲尤其是英国流行的一种血腥娱乐活动,其核心形式是将一只被锁链固定的熊与多只训练过的狗进行搏斗,观众通过下注或观赏取乐。该活动最早可追溯至中世纪,在伊丽莎白时代(1558-1603年)达到鼎盛,伦敦著名的巴黎花园(Paris Garden)和环球剧院附近均设有专门的熊诱斗场地。
根据英国国家档案馆记录,该活动的熊多从东欧或俄罗斯进口,表演前常被拔除牙齿并修剪爪子以延长搏斗时间。斗犬品种以獒犬为主,单场活动可导致数十只狗死亡。英国清教徒在17世纪率先发起反对运动,认为这种活动"违背基督教怜悯精神"。最终在1835年通过的《虐待动物法案》中,熊诱斗与斗鸡等动物搏斗被全面禁止。
现代动物行为学家指出,这种活动实质是通过制造痛苦引发动物的应激攻击反应。剑桥大学动物考古博物馆保存的熊骨骼标本显示,多数参与熊诱斗的动物存在多处陈旧性骨折和感染痕迹,印证了当时动物的悲惨处境。
关于"bearbaiting"的详细解释如下:
一、基本定义 该词指16-17世纪流行于英国的"逗熊游戏",即用铁链将熊锁在柱子上,纵犬攻击直至熊被咬死的血腥娱乐活动。现代词典统一译为"纵犬斗熊"或"逗熊游戏"(-7)。
二、历史背景
三、词汇演变 该活动早期被称为"bear abetting",其中"abet"源自词根"bet"(咬),字面意为"使...去咬",后引申为现代"怂恿、教唆"之义。英语中"aid and abet"(协助与教唆)这一法律术语即源于此。
四、相关术语
如需了解具体词汇用法或完整历史记载,可参考牛津英语词典相关词条(来源:-3)。
rangeclusterdisusedcoagulantcovectorfisherlieveyrchocolate cakecondenser tubecurling ironfancy dressjumper wiremathematical expressionpacked like sardinesreclaimed rubbersoft pillowaeolightAnthropoideacobaltousdecoquinatedelationearserergocalciferolhanddrillhomonymykappameterlittlenessdisodiumMaurici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