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 联想心理学;观念联合论
联想主义(Associationism) 是心理学和哲学中的核心理论,主张人类复杂的心理活动可简化为基本观念(ideas)之间的联结(association)。其核心机制是:当两个或多个观念在经验中反复同时或相继出现时,它们会在心智中形成联结,此后其中一个观念的出现会自然引发另一个观念。这一理论试图用简单的心理元素及其联结规律解释记忆、学习、思维、情感等复杂心理过程。
基本元素与联结:
认为所有复杂心理现象均由简单、不可再分的“观念”构成。这些观念通过经验中的联结形成复合体。例如,“苹果”的观念可能由“红色”、“圆形”、“甜味”等基本观念联结而成。
联想律(Laws of Association):
经典理论提出了观念联结的基本规律:
可追溯至亚里士多德,他在《论记忆》和《论灵魂》中初步探讨了接近、相似、对比的联想原则。
托马斯·霍布斯和约翰·洛克等英国经验主义者强调经验是知识的唯一来源。洛克在《人类理解论》中提出“观念的联结”概念,认为它是习惯而非理性逻辑的结果。
大卫·哈特莱是严格意义上的联想主义创立者。他在《对人的观察》中将牛顿的振动学说引入心理学,提出神经振动与观念对应,并系统阐述了接近律作为唯一根本联想律,其他律可由其派生。
詹姆斯·穆勒、约翰·穆勒父子及亚历山大·贝恩等人在19世纪将联想主义推向极致,试图用机械化的联想解释所有心理现象(心理力学)。其思想深刻影响了早期科学心理学,尤其是艾宾浩斯的记忆实验(如无意义音节研究)和华生的行为主义(以刺激-反应联结替代观念联结)。
联想机制仍是理解学习(经典/操作性条件反射)、记忆(语义网络、联结主义模型)的核心概念。现代神经网络模型(连接主义)可视为联想主义的计算实现。
古典联想主义因过度简化(忽视心智主动性、结构、生物基础)和机械还原论而受到批评。格式塔心理学强调“整体大于部分之和”,认知心理学关注内在表征和计算过程,均对联想主义提出了挑战。
Associationism(联想心理学/观念联合论)是心理学中的一个理论,其核心观点是:心理活动通过联想(association)将不同的观念、经验或心理元素连接起来,形成复杂的心理过程。以下是详细解释:
如需进一步了解该理论的发展或相关实验,建议参考心理学史文献或权威词典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