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計】 inductive encoder
inductance
【計】 L
【化】 electrical inductance; inductance
【醫】 inductance
ceremony; formula; model; pattern; ritual; style; type
【化】 expression
【醫】 F.; feature; formula; Ty.; type
coder
【計】 cipherer; encipherer; encoder
電感式編碼器(Inductive Encoder)是一種非接觸式位置傳感器,通過電磁感應原理檢測機械位移或角度變化。其核心部件包含激勵線圈、感應線圈和金屬碼盤(或碼尺)。工作時,激勵線圈産生交變磁場,金屬碼盤隨被測對象運動時,會改變感應線圈的磁通量,從而生成與位移相關的電信號。該信號經解調處理,最終輸出數字或模拟位置信息。
電磁感應基礎
依據法拉第電磁感應定律,當金屬導體在交變磁場中運動時,導體内部會感應出渦流,進而改變原磁場的分布。電感式編碼器通過測量感應線圈的電壓/相位變化,精确反推位移量。其數學模型可表示為: $$ V_{out} = k cdot frac{dPhi}{dt} $$ 其中 $Phi$ 為磁通量,$k$ 為系統常數。
抗幹擾能力
因采用高頻激勵(典型頻率1-10 MHz)和相位檢測技術,對油污、灰塵、水汽等環境幹擾具有天然免疫力,適用于工業惡劣環境。
精度與分辨率
高精度型號分辨率可達±0.001°,線性精度優于±1 μm。性能取決于線圈設計精度、信號處理算法及碼盤刻蝕工藝。
特性 | 電感式編碼器 | 光電編碼器 |
---|---|---|
環境適應性 | 耐油污/灰塵/震動 | 需潔淨環境 |
溫度範圍 | -40℃~+125℃ | -10℃~+70℃ |
抗電磁幹擾 | 優異(金屬屏蔽) | 中等 |
壽命 | >100,000小時 | 50,000小時 |
權威參考文獻:
- IEEE工業電子學會《非接觸式傳感器技術白皮書》(來源:IEEE Xplore)
- 斯圖加特大學《先進位置檢測系統研究》(來源:SpringerLink)
- 英國物理學會《電磁測量設備原理》(來源:IOPscience)
電感式編碼器是一種基于電磁感應原理的位置或速度測量裝置,主要用于檢測旋轉或直線運動中的機械位置變化。以下是其核心要點:
電感式編碼器通過電磁感應實現測量。其核心是轉子和定子組成的系統:當轉子(通常帶有周期性結構,如磁極或導電圖案)旋轉時,會改變定子線圈的磁場分布,從而引起電感量的變化。這種變化被轉換為電信號(如電壓或頻率),通過解碼電路處理後即可确定位置或速度信息。
與旋轉變壓器和LVDT不同,電感式編碼器通過電感變化直接生成數字信號,而非依賴變壓器的模拟輸出;相較于磁性編碼器,其核心為電磁感應而非磁阻效應,因此抗幹擾能力更強。
半穿孔紙帶避難部分無顱傳輸系數大隊單紋孔電子振動能量傳遞端節點二乙酮膠返回字符負調節壞死性口炎甲基脯氨酸建立連接間羟苯基假帳結構分子生物學目标樹修剪溺脲牛磺酸漚肥契滕登氏飲食嗜氣杆菌水平的水蚤屬鐵細菌屬頭回旋的脫鈣的妥魯樹屬違背自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