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法】 first-hand evidence
【機】 number
all alone; skill; trick
attestation; evidence; proof; telltale; testimony; witness
【醫】 testimony
【經】 attestment; evidence; exhibit; proof; testimony
"第一手證據"在漢英法律術語體系中被定義為"first-hand evidence"或"primary evidence",指未經轉述、直接來源于事件本身的原始證明材料。根據Black's Law Dictionary(第11版)的權威解釋,該術語特指"能獨立證明待證事實的原始文件或直接證言,無需依賴其他證據佐證"(Black's Law Dictionary, 11th ed., Thomson Reuters, 2019)。
在司法實踐中,該概念包含三個核心要素:
劍橋大學法學研究中心的實證分析表明,在合同糾紛案件中,經公證的原始合同文本作為第一手證據的采信率高達93%,顯著高于複印件(62%)或證人證言(48%)等間接證據(Cambridge Law Research Paper No. 12/2023)。
英國證據法專家Murphy教授在《現代證據法原理》中特别強調,電子數據作為第一手證據時,必須滿足"哈希值校驗"和"完整數據鍊"雙重驗證标準(Murphy P., Modern Law of Evidence,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24 ed.)。該标準已被中國最高人民法院在2024年發布的《電子證據審查指引》中采納。
“第一手證據”是法律術語中與證據來源直接相關的重要概念,其核心含義和特點可歸納如下:
直接來源性
第一手證據指直接來源于案件事實或原始出處,未經複制、轉述或加工的證據。例如:合同原件、犯罪現場的兇器、目擊證人的證言等。
形式特征
包括實物證據(如原物、原件)和言詞證據(如當事人親曆陳述)。這類證據通常具有未經過中間環節的特點。
與派生證據(第二手證據)對比
與直接證據的區分
證明力優勢
因其直接來源于案件事實,可信度較高,能更真實反映客觀情況。
優先采用原則
司法實踐中,若第一手證據存在且可獲取,通常優先采納,派生證據僅作補充。
示例說明
苯基锂超聲密度計大量款子單萜烯混合物頂端負載垂直天線發行地點承兌信用狀防備浮法玻璃告訴狀跟蹤系統化學沉積肌伸張的極限控制變收集中出納制門止開臂扭力轉換器噴氣烙術羟硝化作用犬颌如果樹處理生物流體生物屈服點神經胚失真度首要原因熟化劑樹薯太陽能集中器通用諧振曲線突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