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化】 phosphoribosylamine
【化】 ortho-phosphoric acid; phosphoric acid
【醫】 orthophosphoric acid; phosphoric acid
【化】 ribose
【醫】 d-ribose; ribopyranose; ribose
amine
【化】 amine
【醫】 amine
磷酸核糖胺(Phosphoribosylamine)是一個重要的生物化學中間體,其名稱和含義可從漢英詞典角度及生物化學專業角度解析如下:
中文全稱:磷酸核糖胺
英文全稱:Phosphoribosylamine
縮寫:PRA
詞源分解:
因此,該化合物可理解為氨基連接的磷酸核糖分子。
化學結構
分子式為 ce{C5H12NO7P},結構上由β-D-核糖-5-磷酸(PRPP)的焦磷酸基被氨基取代形成,通式表示為:
5-磷酸核糖-1-胺(5-Phosphoribosyl-1-amine)。
嘌呤核苷酸合成的關鍵前體
磷酸核糖胺是嘌呤從頭合成途徑(de novo purine synthesis)的起始中間體。由谷氨酰胺提供氨基,在谷氨酰胺磷酸核糖焦磷酸酰胺轉移酶(GPAT)催化下,與5-磷酸核糖-1-焦磷酸(PRPP)反應生成。
反應式與酶學機制
$$ce{
PRPP + Glutamine ->[text{GPAT}] Phosphoribosylamine + Glutamate + PP_i
}$$
該反應不可逆,是嘌呤合成的限速步驟,受終産物反饋抑制。
《生物化學》(Lehninger原理)
"磷酸核糖胺是嘌呤環組裝的第一步産物,其氨基(N9位)成為嘌呤堿基的核心氮原子。"
(來源:Nelson, D. L., & Cox, M. M. Lehninger Principles of Biochemistry, 7th ed., p. 882)
生化數據庫(BRENDA Enzyme Database)
酶編號:EC 2.4.2.14(GPAT),明确其催化PRPP胺化生成磷酸核糖胺的反應。
(來源:BRENDA: EC 2.4.2.14)
代謝通路數據庫(KEGG Pathway)
在嘌呤代謝圖(map00230)中标記為化合物C04088,參與所有生物體的核苷酸合成。
磷酸核糖胺(Phosphoribosylamine)是生物體内嘌呤核苷酸合成途徑中的一個重要中間代謝物。根據的權威資料,其英文名稱為"Phosphoribosylamine",具體解析如下:
結構特征
由三個部分組成:
生物功能
在嘌呤核苷酸的從頭合成途徑中,5-磷酸核糖胺是第一個含氮中間體。其生成過程為:
$$
small
text{谷氨酰胺} + text{PRPP} xrightarrow{text{谷氨酰胺-PRPP-酰胺轉移酶}} text{磷酸核糖胺} + text{谷氨酸}
$$
(PRPP:5-磷酸核糖焦磷酸)
代謝意義
作為嘌呤環合成的起始物質,後續會逐步添加甘氨酸、甲酰基等成分,最終形成次黃嘌呤核苷酸(IMP)。該物質在細胞增殖、DNA/RNA合成等過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注:由于搜索結果信息有限,更多專業細節建議查閱《生物化學》代謝途徑相關章節,或通過PubMed等學術平台獲取最新研究進展。
艾利斯氏征氨基酸氧化半音程背外側束标定樹不飽的塵量計單匝薄膜磁頭骶痛斷連比非周期性蓋革-米勒計數器歸還保險費混合甲酚悸動的極放射精度屬性苦香樹皮滅假絲菌素滅菌室磨帶皮脂溢性痤瘡破冠器溶劑混合油溶液的依數性三鈎囊尾蚴栅極電池組石碳酸栓髓壁調試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