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計】 airfield control communication
機場指揮通信是航空交通管理系統的核心組成部分,指通過專用無線電、雷達和數字網絡實現的空地雙向信息傳輸體系。該系統由空中交通管制(ATC)部門主導,主要包含三大功能模塊:航班動态監控、指令發布協調和應急響應調度。
其技術架構涵蓋甚高頻(VHF)語音通信(118-137MHz頻段)、二次監視雷達(SSR)信號交互、自動相關監視廣播(ADS-B)數據鍊三大基礎支撐。中國民航局《航空電信管理規範》明确指出,該系統需滿足ICAO Annex 10規定的4秒端到端傳輸延遲标準,語音通信須具備抗電磁幹擾和雙信道冗餘能力。
在運行實踐中,管制員通過标準陸空通話用語(如"國航101,跑道36L,可以起飛")實施航空器間隔控制,同時依托場面移動雷達(SMR)監控滑行航空器動态。國際民航組織Doc 4444文件特别強調,該系統的數字記錄裝置需完整保存至少30天通信數據以備事故調查。
最新技術發展顯示,部分樞紐機場已開始測試基于5G的AeroMACS(航空移動機場通信系統),該技術可将跑道侵入告警響應時間縮短至1.2秒。美國FAA 2024年技術路線圖顯示,量子加密通信技術預計2030年前将應用于關鍵指令傳輸環節。
“機場指揮通信”是機場運行中用于指揮調度、協調航班及保障航空安全的關鍵通信系統。其核心功能是确保空中交通管制、地面操作及各部門間信息的高效傳遞。以下是詳細解釋:
定義與作用
機場指揮通信指通過語音、數據等方式,實現空中交通管制員、飛行員、地勤人員及駐場單位之間的實時信息交互,确保航班起降、滑行、停靠等環節的安全與效率。例如,空管人員需通過專用頻道向飛行員發送指令,協調航班間隔。
主要組成部分
技術手段與設施
系統依賴專用無線電頻率、衛星通信、光纖網絡及數字化終端設備。例如,雷達數據通過光纖實時傳輸至塔台,氣象數據庫則為航班提供實時天氣預警。
重要性
高效的指揮通信能減少航班延誤,避免空中交通沖突,并提升應急響應能力(如突發天氣或機械故障時的緊急協調)。若通信中斷,可能導緻嚴重安全隱患。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技術标準或操作流程,可參考民航相關專業資料或官方指南。
凹面法蘭标準指令布臘馬加裡氏試驗草酸銻鉀電化學脫鹽法電樞心疊片颚發酵花生餅放線菌腫非晶态合金服務適配器高凝固點皂各位含有緩沖劑的黑色劃皮現象浸沒集束共振器菌絲組織抗纖維蛋白酶鐳炮煉韌器留守離子生成的内層包埋料搶劫未遂染料激光器閃光燈射束系雙尖牙四酰氨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