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化】 Beckmann rearrangement
【機】 beckmann rearrangement
affect; effect; intention; action; motive; operation
【醫】 action; effect; process; role
【經】 role
貝克曼重排(Beckmann Rearrangement)是有機化學中一種重要的分子内重排反應,特指肟(oxime)類化合物在酸性催化劑作用下重排生成酰胺(amide)的反應。該反應由德國化學家恩斯特·奧托·貝克曼(Ernst Otto Beckmann)于1886年首次系統報道并命名。
反應通式
肟($ce{R1R2C=NOH}$)在酸催化下發生重排,生成取代酰胺($ce{R1C(O)NHR2}$)。若R²為氫原子,則産物為伯酰胺;若R²為烷基或芳基,則生成取代酰胺。重排過程中,肟分子中與羟基處于反位的基團發生遷移至氮原子。
催化劑與條件
常用催化劑包括五氯化磷($ce{PCl5}$)、濃硫酸、多聚磷酸等。反應通常在惰性溶劑(如乙醚、二氯甲烷)中進行,溫度需根據底物穩定性調控。
質子化活化
肟的羟基被酸質子化,形成易離去的基團($ce{-OH2+}$),增強C-N鍵的極性。 $$ ce{R1R2C=NOH + H+ -> R1R2C=N^+H-OH} $$
基團遷移與異氰酸酯生成
與羟基反位的基團(R¹或R²)攜帶電子對遷移至氮原子,同時釋放水分子,形成高活性中間體異氰酸酯(isocyanate)。 $$ ce{R1R2C=N^+H-OH -> R2-overset{oplus}{N}=C=R1 + H2O} $$
水解成酰胺
異氰酸酯與水反應(或經溶劑捕獲),最終生成取代酰胺。 $$ ce{R2N=C=O + H2O -> R2NHC(O)R1} $$
環己酮肟經貝克曼重排生成ε-己内酰胺,後者是生産尼龍-6的關鍵單體。全球年産量超百萬噸。
用于合成具有β-内酰胺結構的抗生素(如頭孢菌素)及鎮痛藥(如曲馬多)的酰胺骨架。
在甾體、生物堿的結構改造中實現酰胺鍵的定向構建。
遷移基團必須與肟羟基處于反式構型,否則反應無法進行。例如,環狀肟重排時,遷移基團需垂直于肟平面。
強酸條件下可能發生脫水生成腈($ce{-CN}$)或水解副産物,需優化催化劑濃度與溫度。
權威參考文獻來源
貝克曼重排作用(Beckmann Rearrangement)是一種有機化學反應,指醛肟或酮肟在酸性催化劑作用下重排生成N-取代酰胺的過程。以下是詳細解釋:
貝克曼重排由德國化學家Ernst Otto Beckmann于1886年首次報道。其核心是肟(醛肟或酮肟)在強酸催化下發生分子重排,生成酰胺類化合物。例如,環己酮肟經此反應生成ε-己内酰胺,後者是尼龍-6生産的關鍵單體。
該反應屬于親核重排,主要分三步進行:
傳統工藝因使用液體酸導緻高污染,固體酸催化劑的開發成為研究重點,旨在實現綠色、低能耗的反應路徑。
如需進一步了解反應式或具體案例,可參考化學教材或專業文獻。
半雙向方式參量程式控制表存貨待處理帳戶單尖冠齒單模塊法碲酮複數運算肛原基計算模态郡長科曼氏擴張器空腸盲腸吻合術連續成本制利索卡因馬耳氏卵麥酒酵母毛細管導液法囊性痤瘡判讀針前加速因子契滕登氏飲食色數食管過短實物商品濕疹化橢圓形切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