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化】 strain
菌株(strain)是微生物學中用于描述具有相同遺傳特征且可追溯至單一分離源的微生物群體。根據《微生物學名詞》第二版定義,菌株特指在實驗室條件下通過純培養獲得的同源微生物集合,其核心特征包括基因型高度一緻、表型穩定可重複。中國微生物菌種保藏管理委員會指出,菌株編號(如CGMCC 1.1)包含保藏機構代碼、分類标識和序列號三層信息,體現其可追溯性。
在應用層面,美國典型培養物保藏中心(ATCC)強調菌株作為生物研究材料需滿足兩項标準:①具備明确的分離源記錄(如宿主、地理坐标);②通過16S rRNA基因測序等分子鑒定手段确認分類地位。例如大腸杆菌K-12菌株即源自1922年分離的臨床樣本,經過數十年實驗室馴化已成為分子生物學研究的模式菌株。
與"菌種"概念的區分在于:菌株強調遺傳特異性,屬于種(species)下細分單元。國際原核生物命名法規規定,新菌株的認定需提交至國際菌種登記平台,并附全基因組測序數據。
菌株是微生物分類中比菌種更精細的單位,表示從一個獨立分離的單細胞(或病毒粒子)通過無性繁殖形成的純遺傳型群體及其所有後代。以下是詳細解析:
1. 核心定義 菌株屬于同一種微生物的不同純培養物,需滿足兩個條件:一是來源于單一細胞的無性繁殖(遺傳同源),二是具有區别于同菌種其他菌株的獨特遺傳或功能特征。例如傷寒杆菌從血液、骨髓等不同部位分離出的培養物,雖然屬于同一菌種,但各自形成獨立菌株。
2. 關鍵特征
3. 應用與标識 在科研和工業中,菌株名稱需與菌種名共同标注(如Bacillus subtilis 1398)。國際公認的标準株(如金黃色葡萄球菌209P)常作為實驗對照,這類菌株具有典型特征和穩定遺傳特性。
4. 與菌種關系 菌株相當于菌種的"亞型"單位,如同人類(Homo sapiens)中不同個體存在基因差異。一個菌種可包含成千上萬菌株,這種細分有助于精準研究微生物特性。
可通過權威微生物保藏中心(如ATCC、CGMCC)獲取标準菌株信息。
産權的經營催化反應塔當量直徑擔子淡紫放線菌締合反應動态儲量多重挂牌墳地管壁冷卻回填組結間支頸舌的精源論者寄生鐵磁性開相保護可擴充計算機模拟程式空腔調諧傳送型頻率計扣留權利夫雷氏定律米糠油逆同位素稀釋前庭小囊全部成本日柏醇腮山梗烷醇酮熟慮的司法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