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會陰卧位英文解釋翻譯、切會陰卧位的近義詞、反義詞、例句
英語翻譯:
【醫】 dorsosacral position; lithotomy position
分詞翻譯:
會陰的英語翻譯:
perineum
【醫】 perinacum; perineo-; perineum
卧位的英語翻譯:
【醫】 clinostatism; Decub.; decubitus
專業解析
切會陰卧位 (Qiè Huìyīn Wòwèi) 的漢英詞典釋義與解析
一、中文術語釋義
“切會陰卧位”是一個專業醫學術語,特指在婦産科手術(尤其是會陰切開術或分娩)中采用的一種特殊體位。其核心含義為:
- “切” (Qiè): 指“切開”,此處特指“會陰切開術”(Episiotomy),即在分娩過程中為擴大産道出口而進行的會陰部手術切口。
- “會陰” (Huìyīn): 指人體骨盆底部,位于陰道口(女性)或陰囊根部(男性)與肛門之間的軟組織區域。在産科語境下,主要指女性會陰部。
- “卧位” (Wòwèi): 指患者躺卧的姿勢或體位。
因此,“切會陰卧位”直譯為“進行會陰切開術時所采用的躺卧姿勢”。其标準體位描述為:産婦仰卧于産床或手術台上,雙腿屈曲分開并擡高,分别置于專用的腿架(如馬镫形腿架)中,使髋關節和膝關節充分屈曲外展,臀部移至床緣,充分暴露會陰區域。該體位利于手術操作、視野暴露及助産士或醫生進行接生或會陰保護。
二、英文對應翻譯
在醫學英語中,“切會陰卧位”最常用且準确的對應術語是:
- Lithotomy Position (截石位)
- 此術語是國際通用的标準名稱,專指患者仰卧,雙下肢屈曲、外展并擡高置于腿架上的體位。它完美涵蓋了“切會陰卧位”的核心特征——為會陰部手術(包括會陰切開術)提供最佳暴露。
- 在産科手術或分娩場景下,進行會陰切開術(Episiotomy)時,産婦即采用此體位 。
三、臨床應用與重要性
該體位是婦産科、泌尿外科等涉及會陰及盆腔手術的标準體位之一:
- 主要目的: 最大化暴露會陰部、陰道及肛門區域,為手術操作(如會陰切開、縫合、産鉗助産、陰道檢查、某些婦科或直腸手術)提供清晰視野和充足的操作空間 。
- 關鍵步驟: 患者臀部需置于手術台邊緣,雙下肢由腿架支撐,保持髋關節屈曲80-100度,外展30-45度,膝關節屈曲80-90度。需注意擺放時避免壓迫腓總神經及過度牽拉肌肉 。
- 術語關聯: 在英文文獻中,描述進行會陰切開術時,常直接表述為 “performed in the lithotomy position” 或 “with the patient in lithotomy”,而不會單獨創造一個與中文“切會陰卧位”字面對應的英文詞組。Lithotomy Position 即是該體位的标準、權威表述。
參考資料來源:
- 中華醫學會婦産科學分會. 《婦産科手術學》. 人民衛生出版社. (标準教材,定義體位與手術應用)
- Cunningham, F. G., et al. Williams Obstetrics. McGraw-Hill Education. (權威産科教科書,描述分娩及手術體位)
- Rothrock, J. C. Alexander's Care of the Patient in Surgery. Elsevier. (手術護理标準參考,詳述體位擺放要點及注意事項)
網絡擴展解釋
關于“會陰切開術後卧位”的解釋如下:
1. 卧位選擇原則
會陰切開術後,産婦通常建議采取健側卧位(即切口對側卧位)。例如,若切口在左側,則選擇右側卧位;若在右側,則選擇左側卧位。這種姿勢可減少惡露或分泌物對切口的污染,同時避免壓迫傷口,緩解疼痛。
2. 目的與作用
- 減少感染風險:健側卧位能保持切口幹燥清潔,降低感染概率。
- 促進愈合:通過擡高臀部或選擇俯卧位,可促進傷口滲液引流,加速愈合。
- 緩解疼痛:側卧時減少活動對傷口的牽拉,配合膝蓋下墊枕頭可進一步減輕不適。
3. 時間與調整
- 術後初期(24小時内):需嚴格保持健側卧位,并配合護士進行會陰沖洗。
- 拆線後:通常無需刻意維持特定睡姿,但仍建議保持外陰清潔直至完全恢複。
4. 輔助措施
- 清潔護理:大小便後從前向後擦拭,并用流動水沖洗會陰。
- 營養支持:多攝入高蛋白食物(如雞蛋、牛肉),促進組織修複。
正确的卧位選擇是術後護理的關鍵步驟,需結合切口位置、清潔護理及營養補充共同促進恢複。
分類
ABCDEFGHIJKLMNOPQRSTUVWXYZ
别人正在浏覽...
巴恩斯氏營養不良表面取向吡咯庚汀程式邊際核對電鍵碘量滴定法電子密度圖電阻器元件第一個婚生子女轭合基反要約郝秦生氏門齒腱膜的交流清除甲狀腺及甲狀旁腺缺乏的結膜腺積複繞電機技術檢查科可愈的空氣霧化燃燒器淚器離子碰撞電離氣溶膠三聚硫酮沙參屬使用帶寬雙重變易特長外彙升水烷基烯酮二聚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