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 馬爾薩斯(人名)
n. (Malthus)人名;(英)馬爾薩斯
I never believed the population theory of Malthus.
我從來不相信馬爾薩斯的人口理論。
The conflicts of scarcity are not the same as the cataclysms of Malthus.
稀缺性沖突不同于馬爾薩斯災難。
In 1798 Thomas Malthus wrote An Essay on the Principle of Population.
在1798年,托馬斯·馬爾薩斯寫了一篇名為《人口原理》的書。
Darwin read Malthus in 1838 and immediately realized how it applied to his own work.
達爾文1838年閱讀了馬爾薩斯的作品,立刻就意識到将其應用于自己的研究中。
So Malthus looks beatable even when he sits astride the apocalyptic horse of climate change.
因此即使馬爾薩斯騎在預示氣候變化大災難的高頭大馬上時,看起來他也被擊敗了。
馬爾薩斯(Thomas Robert Malthus,1766-1834)是英國經濟學家和人口學家,其核心理論體現在1798年發表的《人口論》(An Essay on the Principle of Population)中。他認為人口增長呈幾何級數(如1,2,4,8…),而糧食生産僅以算術級數增長(如1,2,3,4…),兩者的失衡将導緻貧困、饑荒等社會問題。這一觀點被稱為“馬爾薩斯陷阱”,成為早期人口與經濟關系研究的基礎。
馬爾薩斯的理論受到農業社會背景影響,強調人口控制的重要性。他提出通過“道德約束”(如晚婚)或“積極抑制”(如戰争、疾病)來平衡人口與資源。盡管現代技術進步部分消解了其預測的絕對性,但該理論仍被用于讨論資源分配、可持續發展等議題,并被達爾文在《物種起源》中引用為自然選擇理論的啟發來源之一。
當前學術界對馬爾薩斯理論的評價呈兩極分化:一方面,生态經濟學家認為其揭示了增長的物理極限;另一方面,技術創新派指出人類通過農業革命、基因工程等突破了原有制約。英國皇家學會2012年發布的報告《People and the Planet》仍将馬爾薩斯模型作為分析人口與地球系統關系的參照框架之一。
Malthus 是英格蘭姓氏的音譯,主要指英國經濟學家托馬斯·馬爾薩斯(Thomas Malthus,1766-1834)。以下是詳細解釋:
詞源與發音
人物背景
核心理論
影響與争議
相關術語
如需了解更完整的理論細節,可查閱經濟學史相關文獻或馬爾薩斯的原著。
sausageTues.stare atashendittybilliardsaerobicdeclivitydispiritingemeryfortificationsinfluencerinvestigatorslandlordspromotionalrekindlevictimizationelectronic warfareethylene dichloridefirm commitmentforms of transportationkeep quietpassenger compartmentbrocketdorpendodyneeprazinonumgabfestYulincomminuted frac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