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gation是什麼意思,legation的意思翻譯、用法、同義詞、例句
legation英标
英:/'lɪˈɡeɪʃn/ 美:/'lɪˈɡeɪʃn/
詞性
複數:legations
常用詞典
n. 公使館;使者的派遣
例句
The legation put forward a surprising idea at the meeting.
這位公使在會上提出了一個驚人的想法。
The bus will go to the legation to pick up some important guests.
這輛大巴車會開往公使館接一些重要客人。
The American legation will arrive in London tomorrow morning.
美國的公使代表團會在明天早上抵達倫敦。
The embassy was downgraded to a legation.
大使館降為公使館。
Our legation was upgraded to an embassy.
我們的公使館升級為大使館。
The embassy was downgraded to a legation .
大使館降為公使館。
We were still at the legation at Eaton Place.
我們當時還在伊頓廣場的公使館。
At that time, the Japanese legation in Peking have in place.
當時,日本在北平已設有公使館。
專業解析
legation 是一個具有特定曆史和法律含義的外交術語,主要指代低于大使館級别的外交代表機構及其工作人員。其核心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理解:
-
外交代表機構(公使館):
- 指一國派駐在另一國的次級外交使團及其辦公館舍。在傳統外交等級中,公使館(Legation)的地位低于大使館(Embassy)。
- 館長: 公使館的館長稱為Minister(中文通常譯為“公使”),其外交代表等級低于大使(Ambassador)。公使是派遣國元首向駐在國元首派遣的第二等級外交代表(大使為第一等級)。
- 職能: 公使館負責處理派遣國與駐在國之間的外交事務,如溝通、談判、保護本國公民利益、報告駐在國情況等,其職能範圍與大使館類似,但常駐在重要性稍低或有特定曆史背景的國家。
- 現代演變: 隨着二戰後外交實踐的發展,大使級關系成為常态,獨立的公使館(Legation)已非常罕見。現在更常見的是在大使館内設有公使(Minister)或公使銜參贊(Minister-Counsellor)作為大使的主要副手,但整個機構仍稱為大使館。曆史上,許多國家(尤其是中小國家)間建立的是公使級外交關系,其駐外機構即為公使館。例如,在19世紀至20世紀中葉,許多國家在彼此首都互設的是公使館而非大使館。
-
外交使節團(使團):
- 指被一國政府派遣執行特定外交任務(如談判、遞交國書、參加典禮)的代表團或使節本人及其隨員。在這個意義上,它更側重于“派遣的行為”或“被派遣的團體/個人”。
- 曆史用法: 這個含義更古老一些,可以指代特使(envoy)或被委派的外交代表。例如,“a papal legation” 可以指教皇派出的特使團。
總結關鍵點:
- 核心概念: Legation 的核心是代表國家行使外交職能的機構或人員。
- 機構層級: 作為常設外交機構時,特指公使館,是次于大使館的外交代表等級。
- 館長身份: 公使館的館長是公使(Minister),而非大使。
- 現代稀缺性: 作為獨立外交機構類型的公使館(Legation)在現代外交體系中已基本被大使館取代。
- 曆史與任務含義: 它也可泛指被派遣執行任務的外交使節團或使節本人(此用法相對較少見)。
權威參考來源:
- 《維也納外交關系公約》(Vienna Convention on Diplomatic Relations, 1961): 這份構成現代外交法基石的公約,在其條款(特别是關于使館館長等級的第14條)中明确區分了大使(Ambassador)和公使(Minister)等級,并規定了使館(包括公使館)的職能、特權和豁免。這為“Legation”作為公使館的法律定義提供了最權威的國際法依據。 維也納公約文本 - 聯合國條約集 (鍊接指向聯合國官方條約數據庫PDF文件)
- 《薩道義外交實踐指南》(Satow's Diplomatic Practice): 這部經典的外交實務參考書詳細解釋了外交代表的不同等級和曆史沿革,包括“Legation”作為公使館的定義、其曆史作用以及在現代外交中地位的演變。它提供了專業和曆史的視角。 薩道義外交實踐指南 - 牛津學術 (鍊接指向牛津大學出版社該書頁面)
- 英國外交部曆史檔案(UK Foreign Office Historical Archives): 英國國家檔案館保存的曆史外交檔案中,有大量關于曆史上建立、運作公使館(Legation)的記錄、通信和報告。這些原始檔案是研究“Legation”具體曆史實踐和案例的寶貴一手資料。 英國國家檔案館 - 外交部檔案 (鍊接指向英國國家檔案館相關研究指南頁面)
網絡擴展資料
“Legation”是一個外交術語,主要指代一種外交代表機構,其具體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1.基本定義
- 外交使團:指一國派駐另一國的官方外交代表機構,通常由公使(Minister)領導,級别低于大使館(Embassy)。例如:“The French legation in Beijing handled bilateral affairs before the embassy was established.”
2.曆史與現狀
- 曆史背景:19世紀至20世紀中期,許多國家設立legation作為主要外交機構,尤其是小國或未完全建交的國家。例如,美國在二戰前曾于多個國家設立legation。
- 現代演變:二戰後,隨着外交關系升級,多數legation已升級為大使館,但極少數特殊情況仍保留此形式。
3.職能與結構
- 核心職責:處理政治、經濟、文化等事務,但權限低于大使館,例如無權直接向駐在國元首遞交國書。
- 組成:包括公使、秘書、行政人員等,規模通常較小。
4.相關概念區分
- 與大使館(Embassy)的區别:大使館由大使(Ambassador)領導,級别更高,職能更全面;legation則屬于次級外交機構。
- 與領事館(Consulate)的區别:領事館主要負責僑民事務,而legation側重政治外交。
5.其他用法
- 建築指代:可指代公使館的辦公建築,如“The old legation building is now a museum.”
補充說明:
- 詞源:源自拉丁語“legatio”(意為“派遣”或“代表團”),與“legate”(教宗使節)同源。
- 例句:“The country established a legation to manage preliminary diplomatic contacts.”
如果需要更深入的曆史案例或外交制度分析,建議查閱專業外交文獻或國際法資料。
别人正在浏覽的英文單詞...
It's your turnwhitredemptioncarinationcircleselideheterotopicPallingpettiestrangesair cooledcord blooderaser toolmeteoric watermovable platformNew Castleplant biochemistryprecipitating agentseed selectionacousticalaquacidebridgewarecraggyfaggottingflakerfossaeindococcusinvariabilityknowbotmanurial